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支招“錢荒”時代:商業銀行應壓縮表外規模
訪談嘉賓:魯政委(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市場研究總監)
時代周報:很多人把這次錢荒歸因于期限錯配,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
魯政委:這種說法似是而非。在正常情態下,成熟經濟體央行調節經濟的方式都是通過貨幣市場,引導貨幣市場利率的升降來顯示貨幣政策的緊松。當利率較 低的時候,市場機構就會“以短養長”,即融入低成本的短期資金,投到長期的資產上,以此實現了寬松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反過來,在政策收緊的時候, 則是把投到長期資產上的資金撤回,轉而投到短期市場拆借上,“收長補短”來完成緊縮貨幣政策向整個經濟的傳導。也就是說,期限結構的調整從來就是金融市場 完成資源配置、實現貨幣政策傳導的核心機制;通過期限結構的調整來實現利潤,也是市場機構盈利的一種正常方式。無論是“以短養長”,還是“撤長補短”,本 身都沒有問題,它們都是金融市場發揮作用的至關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激勵。
所以,我認為,試圖讓“期限錯配”來承擔全部責任,并準備將之革除,可能并非解決問題的辦法。
既然期限結構錯配是金融市場的核心功能之一,那么,如何在政策轉向時及時調整期限結構就至關重要。考慮到明確政策方向后,這種調整是市場的本能行 為,那么,如何在政策轉折的節點讓市場了解,就是避免市場出現紊亂、保持平穩運行的關鍵。也正是因為如此,成熟經濟體一般都特別強調貨幣當局與市場的交 流、強調貨幣政策保持一定透明度和引導市場預期的重要性。否則,就容易出問題,尤其是在長期寬松之后,就更是如此。也正因為如此,雖然到目前仍未真正執行 退出QE,但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早在2011年前后就開始公開測試其未來退出時會使用的工具、刻畫退出路線圖、退出所依據的公開經濟指標的門檻等。
對于國內的這次錢荒來說,則顯然是市場未能跟上央行調控意圖的變化。因為根據過去的經驗,經濟沒有好轉,貨幣政策就不可能出現明顯調整;而就在5月 中旬,7天回購利率還一度觸及年內低位2.1%左右的水平;直到6月20日利率創出兩位數高位前幾天,媒體還報道出有國有央行高管公開宣稱央行很快會降低 準備金率。所有這些,都清楚表明市場與央行的思維是脫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