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艘水下考古船外形圖 (甘俠義 攝)
明年上半年完工投用,先在上海附近海域試水,隨后開往南海諸島開始工作
在大海里,面對萬噸、十萬噸級的各種海輪來說,500噸級的它只能算是個小家伙,但它卻將從明年起肩負起中國海洋水下考古的重任。昨天,重慶市文物局文物處副處長王建國表示,我國首艘水下考古船正在我市建造,并將于明年上半年完工投用。
我國首艘水下考古船究竟長什么樣?昨天,記者率先走進考古船的建造單位———重慶長航東風船舶工業公司,在項目負責人李名毅高級工程師的帶領下,一探其真面目。
全長56米遠航靠電力驅動
由于剛剛開建,考古船的模樣,還僅僅停留在兩張薄薄的設計圖紙上。指著圖紙上詳細標注和繪明的數據,李名毅描述了這艘水下考古船未來的真實模樣。
這艘水下考古工作船由我國著名的船舶設計單位中船重工701研究所設計,一改大部分船只用柴油驅動的方式,這艘考古船將使用全電力推進動力方式。
李名毅說,這艘水下考古船造價近6000萬人民幣(不含船上專業考古設備),最大排水量為960噸,全長56米,船寬10.8米,設計吃水2.6米,準載30人。考古船船身上,將印上“中國考古”的中英文。
“在漫漫大海上,這艘設計噸位為500噸級的考古研究船,只是一個小不點,但你別看它個頭小,裝備可不少。”李名毅說,在這艘考古船上,將搭載各種各樣的專業水下考古設備。
名字叫水下考古船,并不意味著只是在水下工作。李名毅說,這艘船并不像潛艇一樣,能潛入水下進行考古工作,相反它更像一艘科考船,主要停留在考古地所在的水域水面進行工作。
水下工作將怎樣完成呢?指著設計圖紙上船尾部分的甲板上一個類似“門”字的裝備,李名毅說,這是一個在專業術語中被稱為“門字吊”的吊臂,它的作用是吊裝專用的潛水器,方便考古工作者進入水下近距離觀察考古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