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石城鎮黨委書記孫立軍介紹,密云縣石城鎮地處密云水庫上游,下轄15個行政村,其中8個市級民俗旅游村,共有市級民俗旅游經營戶274戶。在各村建立有民俗旅游合作社的基礎上,2007年成立石城鎮民俗旅游合作聯社。2008年之后,通過與市農研中心課題組反復接觸、交流,進一步強化了合作聯社的協調、服務功能。如今,農民合作組織在整合資源、促進分工分業、統一服務標準和價格、避免惡性競爭、引領發展方面等獲得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
管理“統一”提升服務水平
統一床上用品洗滌配送。石城鎮民俗旅游合作聯社統一配發按賓館標準制作的白色床單、被罩共274戶社員家接待游客使用,在每個民俗旅游村設立“中轉站”,聘請1-2名村民負責本村床上用品的統一保管、收發,由專業洗滌公司洗滌、消毒、熨燙,制訂完善的規章制度,對押金、正常洗滌費用、特殊洗滌費用(頑固污漬)、損壞賠償等方面做了明確的規定。
統一主要菜品價格。民俗旅游合作聯社統一制作點菜單,對一些主要的菜品實施統一定價。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統一定價是指導性的,各戶可以根據自己家的具體情況在統一定價上有少許浮動。這樣既給游客一個可靠的參考,又給民俗戶留下了發展特色的空間。游客普遍反映錢花得明白,心情上舒暢。
統一采購主要外購食材。石城鎮耕地少,不少蔬菜、肉類以及輔料、調料需要外購。民俗旅游合作社購置了貨車,統計社員的需求,一大早就到正規的批發市場采購,既保證了食材的新鮮、安全,又極大地方便了民俗戶,同時還降低了采購成本。
合作聯社統一制定服務標準,從如何擺桌上菜、沏茶倒酒,到如何接打電話、招呼客人,從飯菜質量到住宿接待,都作了較為詳細的規范,并且通過經常性的培訓、交流,使這些標準和規范真正深入人心,農民真正意識到,只有遵守這些標準和規范,才能把石城旅游的蛋糕做大,獲得更多的收益。現在合作聯社70%的社員都擁有勞動部門頒發的初級廚師證書。這在單打獨斗的情況下是難以想象的。
五“統一”措施,極大地提升了石城鎮鄉村旅游的服務水平。不少游客反映,如今到石城休閑、度假,絕對沒有目前不少地區還存在的拉搶客人、蒙騙客人、強制消費的現象,到處是安寧、和諧、世外桃源般的景象。
服務帶動收入提高
按照優質優價的原則,合作社統一提高了房價。帶衛生間、空調、電視的標準間,由以前的80元提高到120元/間夜;普通間床位由過去的10元提高到30元/床夜。農民收入增加了。去年石城鎮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491.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2.5%。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過去農民主要通過外出打工、種植果樹等途徑獲得收入,現在轉變為民俗戶,從事旅游接待。目前當游客主要來自京津冀,其中北京游客40%,天津游客30%。去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6860元,同比增長10.2%。石城鎮黨委書記孫立軍援引當地一家民俗接待戶老板的話說,“過去在外打工辛辛苦苦也賺不了幾個錢,現在去除各種開銷,在家玩似地一年每人就有純收入10多萬元”。
發展經濟不忘保護水源
按照過去的做法,石城鎮274戶民俗戶旅游戶,僅床上用品的洗滌,不但耗費大量珍貴的水資源,排污對生態也構成了威脅。現在,通過統一回收、統一洗滌,民俗旅游戶每接待一位游客,就可節約20元。根據石塘路村中轉站工作人員算的賬,按照洗一遍清兩遍的標準,家里用洗衣機,洗1套平均下來大約耗費20斤水,而洗滌廠使用大型設備,洗一套只需大約4斤水。按照洗滌一套節水16斤計算,石塘路村2823套床上用品都洗一遍,即節水22.584噸。更為重要的是,洗滌遠離了水庫。集中洗滌,既便于污水的集中處理,又徹底消滅了274個污染源。
改善了全鎮的整體投資環境。由于有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組織保障、基礎設施的保障,特別是村民思想觀念轉變的保障,極大地改善了全鎮的投資環境。鎮域內8個A級景區與合作聯社簽訂門票代銷協議,合作聯社入股經營,實現了在更大范圍內整合資源、互利互惠、減少重復投資的和諧共生局面。投資商滿意,農民滿意,當地政府滿意。正如石城人認識到的,“貧窮不能保護生態”,以鄉村旅游合作聯社為保障,開發農業多功能,進行產業融合,保護生態與發家致富實現了良性循環。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保證了政府扶持資金的有效利用。石城鎮民俗旅游合作聯社配合鎮黨委、鎮政府,利用政府扶持資金先后完成了街道、停車場硬化、公廁改建等多項基礎設施建設,實行每戶“門前三包”(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實行了垃圾源頭分類處理,在密云水庫上游消滅了垃圾桶。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增強了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農民的主動權。隨著鄉村旅游產業競爭的加劇和鄉村旅游產業的升級轉型,從事鄉村旅游產業的農民組織起來,通過合作經濟組織實現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維護好、利用好和發展好自己手中的集體資產,真正成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的投資主體、經營主體和受益主體。
農民居住條件得到了改善。桃花地新村建設了45棟樓房,全部使用北新建材新型建筑材料,每棟建筑面積197.02平方米。張家墳新村建設了50套樓房和29套平房。就地遷居的農民用政府補償的拆遷費以低于市場20%的價格購買住房,剩余的錢還能購置室內所需家具。
在問及是用太陽能還是用電氣供暖時,孫立軍書記說:因為石城鎮位于北京北部山區,太陽能在冬天達不到供暖的要求,各家各戶采用獨自用電供暖。房屋內部結構適合農民拆遷戶將樓房變成農家樂旅館向游客出租,解決就業問題。新村拆遷入住工作將于近日啟動。(記者 王健)
實習編輯:許繼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