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聚焦非法狗肉產品與食品安全問題
——“整治非法制售狗肉產品與保障食品安全”法治研討會在京舉行
趙阿興教授就制定《禁止野蠻屠宰和殺戮動物法案》的立法初探作主題發言。
西北政法大學動物保護法研究中心主任孫江教授向來賓介紹關于“整治非法制售狗肉產品與保障食品安全”法治研討會的背景、主題等情況說明。
12月15日,“整治非法制售狗肉產品與保障食品安全”法治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西北政法大學、山東大學、河北經貿大學、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安徽醫科大學、國家行政學院等高等院校以及北京小動物診療行業協會、中國獸醫協會、河北佛教慈善基金會、動物守護神公益機構、《市場觀察》雜志社、中國公益事業促進會、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和國家部委等60余位專家學者以保障食品安全為目的,圍繞非法制售狗肉產品與食品安全的法律、社會倫理道德以及公共衛生安全和社會穩定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的溝通與交流,為取締非法狗肉產業鏈、從源頭上杜絕私宰爛屠狗而帶來的食品安全隱患尋求法律依據和社會輿論支持。
本次研討會由西北政法大學法學研究所、西北政法大學動物保護法研究中心、中國城鄉發展與法治研究中心、《市場觀察》雜志社、山東大學生態文明與環境法制研究中心、北京市小動物診療行業協會、安徽省預防醫學會環境與動物保護教育組以及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會聯合主辦。主辦方之一的西北政法大學動物保護法研究中心主任孫江教授介紹說,研討狗肉問題并非“小題大作”,看似微小的狗肉產品的制售問題其實關乎著食品安全,與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關,當然也關乎著國家的國際形象塑造以及對外經濟貿易等問題,更關乎著倫理道德的弘揚,民眾心靈引導以及和諧社會、美麗中國的構建。
黑色狗肉產業鏈亂象叢生
研討會伊始,播放了人民網記者赴安徽省無為縣“狗肉一條街”暗訪的小短片,讓與會的專家學者們了解狗肉店狗肉來源情況、屠宰情況、檢驗檢疫情況以及經營和社會影響情況等等。視頻顯示,僅數百米的慶衍老街上,大小數十家狗肉館林立,健康狀況不明的各類犬只在沒有任何檢驗檢疫程序的情況下,被當街屠宰、販賣,有些死因不明的狗被低價出售,有的甚至直接被端上餐桌。問及狗肉來源,店主紛紛閃爍其詞,據了解當地唯一一家狗肉養殖場也早已倒閉。
市面上流通的狗肉究竟從何而來?近年來一直從事“中國鄉村人與動物的關系”的研究的山東大學郭鵬教授在研究中發現,鄉村丟失狗的情況正日趨嚴重,這與市場上違法買賣狗肉直接相關,在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盜、販、殺、賣的黑色產業鏈條。同時,根據《盜販殺狗黑色產業網初步調查》,郭鵬教授認為,目前偷狗已經成為一種似乎是有相當可持續性的“職業”,可觀的利益正在使這一社會犯罪日益升級,犬只丟失比率逐年倍增,犯罪團伙肆無忌憚,犯罪手段不斷升級,這已嚴重危害到了鄉村的日常生活安全,政府有必要進行有效的干預與管理。
動物守護神公益機構執行總裁李樺為與會者闡述了狗肉產業鏈的違法性并有針對性地對監管執法提出策略。
非法狗肉產品危害巨大
安徽醫科大學祖述憲教授以“關于吃狗肉的幾個問題”為題,首先將狗在人類社會的存在予以定位,他認為世界各國傳統上養狗都是為了看家、陪伴和役使,極少或者沒有是為了肉食的。祖述憲教授通過對我國各個地區和民族的飲食文化關于狗傳統習俗的分析得出“吃狗肉不是中國的傳統飲食的一部分”的結論,并從科學的角度告訴我們,狗肉的營養并不能勝于其他肉類且“狗肉壯陽”一說是一種愚昧和殘忍,應當堅決反對,加以抵制。同時,他引用一些真實案例及一些官方數據證實了使用狗肉的危險性并從法制角度指出,目前的狗肉市場違背了我國的《食品安全法》。
中國獸醫協會動物衛生服務與福利分會秘書長賈自力詳細地向與會人員介紹了歐盟福利質量草案并將此與我國目前的動物福利評價制度做了比較,針對我國常見的肉品質量問題,他從設備、操作、標準和習慣四個方面探究原因,引人深思,呼吁社會公眾關注并參與改善現狀的行動當中去。
北京小動物診療行業協會會長劉朗博士從犬飼養場的免疫狀況、犬飼養場免疫檔案的建立、官方獸醫的資質、實驗操作的可能性和免疫經費的問題五個角度論證了檢疫執行的可信度,并根據農業部《犬產地檢疫規程》中的規定介紹了檢疫需要具備的條件并具體闡明了其中臨床檢查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