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混亂的養生市場,北京市衛生局開展了一場“良幣驅除劣幣”的試驗。
加“V”養生專家,你信不信?
不知從何時起,只要拿起遙控器,隨便調幾個臺,就一定有養生節目在傳授醫療保健“秘方”。
與此同時,靠綠豆起家的“京城最貴神醫”張悟本和宣稱要攻克艾滋病、吃活泥鰍治“漸凍人”的“養生教母”馬悅凌也應運而生,成為養生“神壇”上的大佬級人物。可惜的是,很快,兩位“神人”都現出了原形,一位是針織廠職工,一位是根本沒有行醫資格的民間養生愛好者。
面對層出不窮的“偽大師們”,北京市衛生局決定主動出擊,推出“官方認證”的養生專家,用“正規軍”撥亂反正。
但自遴選伊始,質疑就從未中斷:認證的門檻是什么?沒認證的就都是“大忽悠”嗎?經過認證的就不會“忽悠”了嗎?
“官方養生專家”:要有真本事,會說話
“海選”始于今年3月,北京市健康促進工作委員會和北京市衛生局在全市二級以上醫院和疾病預防控制系統開展了健康科普專家遴選工作。
據北京市衛生局公布的消息,在此次“海選”中,北京市共有141家醫療機構參與推薦報名,參與遴選的專家達到1425人,其中博士和碩士有791人。
參與此次“海選”并幸運“入選”的中醫醫師李春良(化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此次健康科普專家遴選工作采用本人自薦和單位推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這次‘海選’堪稱‘精英階層一鍋端’,基本上副主任醫師以上級別的全報了名,單位會議上甚至直接要求主任醫師全部報名。”李春良介紹說。另外,其他愿意報名的醫師也可以填表。
李春良認為,“半數以上的人還是比較積極的,畢竟有官方認證是件好事,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多次參加電視節目錄制的醫師。”
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不僅負責該院的報名和推薦工作,自己也主動報名并最終入選。他對《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單位要求報名應該是極少數現象,我們遵循的基本原則是自愿。”他認為,有熱情、有熱心為公眾服務是做好科普工作的首要條件。“我們醫院共有30多位醫師主動報名,入選4名。”
8月8日,結果揭曉,北京市衛生局官網公布了一份251人的首批健康科普專家名單,其中包括225名醫院醫師和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學、衛生部等相關醫師26人,涵蓋了內科、外科、中醫、兒科、婦科等18個專業和學科。通常,互聯網公司通過加“V”來對微博用戶進行官方認證。故而,網友戲稱這批專家為“加V養生專家”。
至于遴選的過程,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趙春惠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透露說,“衛生部門就此專門成立了北京市健康科普專家遴選工作辦公室(下稱‘市遴選辦’),由各大醫院的臨床專家和公共衛生專家等20多人組成,且有嚴格的遴選程序,經過對報名者專業特長、職稱資質、從業經歷等多方面考慮后進行投票表決。”
參與遴選的楊甫德認為,遴選過程是客觀、嚴肅、透明的。“遴選環節主要包括報名、介紹、投票、討論和公示。其中,投票環節都是不記名的,公示也是面向社會大眾的,是經得起考驗的。”
查看北京市首批健康科普專家名單可以發現,其中近九成為主任醫師,其他為副主任醫師。
除了技術過硬,入選的專家們還要有“通俗說理”的本事。“此次選出的專家除了有真本事外,還要會表達,能說老百姓聽得懂的話。”趙春惠說,為保證選出的專家能將真才實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遞給大眾,北京市衛生局已經對所有入庫專家進行過兩次統一“包裝”,對健康科普專家免費進行健康科普傳播技術與技巧等相關內容的系統培訓。
“主要是要求大家轉換語言,增強與觀眾的互動。”剛剛接受過培訓的李春良認為,“包裝”提高了專家們對科普需求的認識,意識到交流和互動會增強科普的有效性,但是不可能通過短期培訓就打造出“名嘴”效果。“很多高級醫師都是搞學術和科研出身的,不善于交流和講授,畢竟我們不是講師。”
據楊甫德介紹,這兩次“包裝”僅僅是開始,之后將會分學科、分專業,進行更深入、更細致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