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酒席上萬元,最可氣的是東西通常吃都沒吃就整桌倒掉!”
由于民營經濟發達、農民生活富裕,一些地方民間婚喪嫁娶鋪張浪費,民俗節慶大操大辦,生辰壽宴名目繁多,崇尚奢靡的現象比比皆是。
福建泉州一家高級會所的主廚黃楚偉曾是一名專辦村宴的大廚,他給記者報了一張普通的村宴菜單:燕窩、魚翅、鮑魚、龍蝦、肉蟹、東星斑、外加佛跳墻、蟲草燉老鴨。“這是‘基本配置’,一桌宴席不算酒水大約要四五千元,上萬元的也有,流水席辦個一兩百桌、連擺三天也是尋常。”
泉州晉江市磁灶鎮大埔村村委會主任吳金程說,按照閩南風俗,宴席一般晚上八九點才開席,所以大家都是在家吃過飯才赴宴。“一桌酒席上萬元也就算了,最可氣的是這些東西通常吃都沒吃就整桌倒掉了!”
晉江英林鎮東埔村村委會主任吳文楚說,他們當地平均家庭年收入也就10萬元,但按習俗,閩南人從出生到16歲就至少要辦5次大宴席。紅事、白事更要辦得“浩浩蕩蕩”,一場花費20萬元是“起步”,50萬元也“正常”。
“時節”是浙江省桐廬縣富春江以南一帶農村沿襲的民間習俗,每逢“時節”,家家戶戶辦宴。桐廬全縣大、小“時節”就多達64個,從農歷八月開始,平均3天不到要過一個“時節”,常常是“你未過罷我登場”,一直延續到農歷十一月底。當地有些企業甚至被迫停工停產過“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