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考了幾分,什么工作,能掙多少呢?下聯:有對象沒,買房了吧,準備結婚嗎?橫批:呵呵呵呵”過年這幾天,這樣一個搞笑的段子在網上受到了瘋狂追捧,道出了年輕人回家過年的一把辛酸。親戚、朋友、同學的輪番“關心”讓80后、90后感慨“年關難過”,“過年像過劫,說出來全是淚。”一些人甚至因此患上了春節恐慌癥。
新春第一“劫”
有對象沒?
“有對象沒”當之無愧地位列年輕人最怕的“第一劫”。但這個話題還偏偏是親戚朋友們最熱衷的,讓年輕人苦不堪言。說起過年,魯小姐沒有一絲的興奮,每到過年,整個大家族幾十個人圍著她“審問”。“有對象了沒?”“怎么還不找?”“究竟想找啥樣的啊?”這樣的話會被親戚們輪番問上幾十遍。已經32歲的她在老家已經算是剩女中的“超級剩斗士”了。前幾年回家,每年都是被“批判”的對象,“眼光別這么高,差不多就行啦!”“別再挑三揀四啦,哪有每個條件都那么符合的呢?”親戚們七嘴八舌,圍著她進行狂轟濫炸,讓她覺得回家過年就如同煉獄般難受。“不是我挑剔,而是我真沒遇到合適的啊,你讓我怎么辦呢?”昨天在家庭聚會的酒桌上,魯小姐硬是被逼著立下“保證書”——2015年的春節,一定帶男朋友回家!
新春第二“劫”
紅包拿來
“大年三十到初三,7個紅包,5900元。”看著賬單上的紅包金額,80后牛小姐感覺壓力山大,第一輪紅包發下來,年終獎的三分之二沒了。牛小姐的紅包主要發給了家中長輩和晚輩。去年她就給二老每人包了2000元,今年也得持平。“去年,兩個小侄子,一人給了200元,最好姐妹的兩個孩子,也是一個200元、一個300元。今年,孩子們又長了一歲,我也不好意思原地不動啊。”思來想去,她避開4這個數字,直接將紅包加到了300元和500元。“除了父母回給我一個紅包,其余都是只出不進。”牛小姐感嘆,每一年的春節,紅包都是她最大的支出之一,去年花了5200元,今年4天就花掉5900元。“還有親戚朋友沒串呢,一個春節下來,估計至少6500元。”
80后群體集體“奔三”,如今是上有老下有小,收紅包的年紀過了,發紅包是逃不了的。而隨著物價水平一年年增高,紅包支出也是年年的水漲船高。記者隨機調查了三十多位80后,發現“百元”紅包年代已是一去不復返,單個紅包至少也得200元。
新春第三“劫”
同學聚會
“單位值班,我初三就要回北京了!”接到同學聚會的通知,小楊撒了個謊。其實他根本沒有值班的任務。小楊說,自己工作前很喜歡參加同學聚會,跟同學們回憶青春,暢敘友情的情景特別溫馨。但工作以后,再參加同學會,他發現同學會不再那么單純,庸俗化占了上風,不再敘友情、談人生,車子、房子、票子、位子,成了唯一的談資。混得好的意氣風發,侃侃而談,炫耀著自己的工作和財富,混得不好的好像跟人家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連句話也插不上,尷尬之下只好埋頭吃飯。“我低頭吃飯還不行,偏偏就有一些人,炫耀自己的時候還非得拉你做陪襯。”小楊告訴記者,去年的同學會上,一個當律師的同學炫耀完自己的收入,轉頭問他“你怎么樣?現在掙多少錢?”自己的收入還不足這個同學的四分之一,小楊自嘲似得答了話,但心里的酸楚立馬涌了上來。
本報記者 代麗麗
趙瑩瑩J205 J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