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媒關注習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總體部署”能否出臺
資料圖片10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李學仁攝
據《參考消息》報道,外媒認為,即將于下月9日至12日舉行的三中全會,或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起點,全世界都在關注習近平所說的全面深化改革“總體部署”能否出臺。
【路透社北京10月29日電】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共產黨將于下月9日至12日舉行重要會議,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
目前,該國領導人正在制訂未來10年的經濟發展計劃。
這是自去年領導人換屆之后,中共中央舉行的第三次全體會議。歷史上的多次三中全會都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起點。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28日文章】題: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前景(作者瑞士銀行經濟顧問喬治·馬格努斯)
當下個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時,全世界都將矚目習近平主席所說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能否出臺。
預計中共將支持日益強烈的實施經濟政策新原則的呼聲。這可能包括轉變政府在經濟中的職能,實現經濟再平衡,從依賴投資轉向依賴消費和服務,將城鎮化作為經濟增長的下一個主要驅動力,推動產業升級,提高創新能力。
我們應當期望局部的漸進式改革。作為經濟增長和消費再平衡的驅動因素,領導人倡導的城鎮化無疑會在本次三中全會上得到支持。
要實現人口城鎮化,兩項關鍵性的、到目前為止仍遭到抵制的改革勢在必行。首先,必須對戶籍制度進行深入改革。因為這個制度令農民工無法在城市合法定居,并且使中國2.5億農民工中的大多數人無法享受到城市戶口擁有者所享有的社會福利和生活水平。其次,實施土地改革,這樣一來農村居民就能夠以合理價格出讓土地。
三中全會可能還會對抑制“生產要素價格”的稅率機制和補貼機制進行一定的調整,這些生產要素包括能源、電力和水資源等,這些要素的稀缺性被視為阻礙經濟增長的主要不利因素之一。更自由的定價將有助于提高經濟和投資效益,改善資源配置狀況和環境狀況,盡管將提高生活成本。
預計三中全會可能也會推出金融和貨幣改革措施。這些措施旨在深化和拓寬金融和資本市場,確保影子銀行系統的穩定和安全,并逐漸開放資本賬戶交易。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0月27日文章】題:北京謹慎改革目前還算合理(作者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
列舉中國的經濟風險已經成為一個流行的猜謎游戲。在過去十年,不斷有人警告稱,中國經濟即將崩潰。
他們指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持續增長,金融體系脆弱,經濟效率低下的情況加劇,所有這些肯定會帶來巨大風險,而維持經濟增長和提高增長質量所必需的改革卻極為緩慢。
盡管存在上述問題,中國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卻在過去15年迅猛增長,讓數以百萬計的人脫貧。
中國領導人經常談到有必要實施全面改革,但批評人士稱,他們行動遲緩,而且過于謹慎。這一問題如今已經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因為人們預計下個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會出臺一系列改革措施。
雖然面臨批評,但中國對待經濟改革的謹慎態度(這種謹慎可能還會延續下去),實際上可能在某些方面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實例。
即便效果不大,小規模的間接改革卻能做到引發較少反對,帶來較少風險,修正方向也更容易。大爆炸式的改革可能招致那些渴望維持現狀的人的強烈反對,從而破壞長期的改革事業。
事實證明,中國政府成功營造了輿論,為各項改革贏得了廣泛的支持,也為交流具體改革措施的邏輯和好處提供了框架。
中國政府今年已經宣布了減少不平等現象的計劃。如果重點是在再分配政策上,那這個政策目標很含糊。實際上,現有的提議正是中國所需的改革——金融市場自由化、國企改革和勞動力自由流動。所有這些改革本身都有價值,而相關的闡述強調了改革將是普惠的,而不是針對性地讓少數人受益。
話語必須轉化為行動。中國沒有那種奢侈的條件,能夠讓所有的改革都等到時機成熟才啟動。中國領導人可能不得不承擔起更大的風險,加緊推動急需的改革。但批評人士應該認識到,中國政府的謹慎或許反映了其經濟和政治智慧,而非缺乏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