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聲在南寧出席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時,作出上述表態。
這是外界預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推進更大的經濟改革后,中國最高層領導人首次介紹將閉門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情況。
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在中國經歷了文革浩劫后,于1978年在十二屆三中全會上開啟了歷史性的經濟改革,使得中國30年后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人們普遍關注這次的三中全會將給中國帶來的變化。
【中央社臺北10月27日電】中共歷來有在“三中全會”推出重大經濟政策或宣示的傳統。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預定11月在北京登場,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外界多認為,經濟改革議題將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頭戲。
中共可望宣示推動行政體制改革,以及解套目前遇到發展瓶頸的相關體制革新。
香港《紫荊》雜志曾報道,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亮點或集中在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體制改革三個方面。
這與大陸官方近來釋出的消息,似乎有點不謀而合。
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鶴近來領銜撰寫,向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交“383”改革方案報告,建議推動完善市場體系、轉變政府職能、創新企業體制的“三位一體”改革。
此報告提及八個重點領域的改革,包括行政管理體制、壟斷行業、土地制度、金融體系、財稅體制、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創新體制以及對外開放領域。
這些重點領域的改革,與習李兩人上任倡言改革息息相關。
例如李克強所力推的城鎮化,想要成功,就涉及戶籍制度、土地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地方財稅收入等方面的改革。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想要成功,就得涉及金融體制、外資準入等對外開放領域的改革。
因此,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勢必會觸及經濟改革。但觀察重點應在于改革的力道、改革的層面以及能否落實。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大陸改革開放的序幕,奠定了大陸之后經濟起飛的基礎。如今大陸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年中共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于經濟體制改革將如何定調,不僅攸關大陸經濟結構轉型的成效,也深受全球鎂光燈的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