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趙海燕說,小微企業對提供就業崗位起著重要作用,國家要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新華社記者 王頌攝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指出,必須實施糧食補貼與耕地保護結合,修復土壤,確保糧食安全。新華社記者 楊 青攝
內蒙古赤峰市長包滿達代表(右二)在與王鳳朝(左一)、郭麗虹(左二)、汪耳琪(右一)等代表交流時提出,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是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和根本對策。本報記者賀 勇攝
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委員告訴記者,做民營企業的銀行,既要“錦上添花”,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更要為小微企業“雪中送炭”。本報記者徐 蕾攝
劉鳳海代表表示,“城鎮化建設要以產業發展為支撐,這是城鎮化建設的根本,沒有產業就沒有就業。”新華社記者 楊 青攝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將2013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為7.5%左右,這是繼去年之后,我國再次將經濟增速定在8%以下。兩會代表委員指出,經濟發展不再盲目追求增長的速度,這充分體現了十八大提出的“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的要求,也是對習近平主席此前曾多次強調“增長必須是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是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的呼應。
1 增速降低“擠水分”
今年7.5%的經濟增長目標,在兩會期間,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廣泛熱議。摒棄以往“GDP至上”錯誤觀念,擠掉經濟增長中的“水分”,已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的共識。
“多年來,各地幾乎都將GDP增長作為政府的首要職責和衡量官員政績的重要依據?!闭f委員、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何小平表示,從過去10年GDP指標的完成情況看,無論其水分有多少,幾乎都是超額完成的,以每年平均9.6%的速度增長。
人大代表、民建副主席辜勝阻認為,隨著GDP規模越來越大,中國經濟增長最大的一個轉變是從高速增長轉向平穩增長,也就是一位數的增長,關鍵是我們的GDP增長要沒有水分,要實實在在,而且里面要不帶毒,我們的增長應該是綠色增長。
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認為,中國經濟多年的高速增長,存在虛高成分,過高的增長成本、產能浪費和對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令“實在”的增長遠沒有表面上看到的那樣精彩。而摒棄唯速度的發展模式,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把發展中的水分擠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