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權,勢必觸動一些長期形成的利益格局,需要政府部門以“割自己的肉、革自己的命”的態度面對陣痛,阻力是顯而易見的,走彎路、受挫折也不是沒有可能。“硬骨頭”之硬、“險灘”之險,就體現在這里。
然而,任務緊迫,不改不行。綜觀大局,外有國際金融危機后續影響的倒逼,內部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我國要想實現新一輪又好又快發展,必須盡快消除制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弊端。在很多領域,已經到了不深化改革就難以前進的階段。
“門難進,臉難看,蓋個圖章跑半年;話難聽,事難辦,批個項目腿跑斷。”全國政協委員賴明引述的這句百姓順口溜,形象地概括了行政審批之弊。
賴明委員提供了兩組數字:在全面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12年后的今天,投資一個項目仍要過53個處、室、中心、站,經100個審批環節,蓋108個章,全程需799個工作日。老百姓辦個“準生證”,還需經過10多個單位蓋章、簽字40多個,耗時兩個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機構歷經6次較大調整,但政府越位、錯位、缺位的現象仍廣泛存在,對微觀經濟活動干預過多,不僅導致行政效率低下,助長投資消費失衡、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環境污染,還給權力尋租留下了空間。
多位代表委員將機構改革比作十八大之后深化改革的“揭幕戰”,他們期待下一步改革以更大力度、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上取得突破。
全國人大代表周國輝認為,應以“把權力關進籠子”的精神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這個籠子應該是制度的籠子、民主的籠子、公開的籠子。像金魚缸里的魚一樣看得見,而不是暗箱。
全國人大代表馮月菊說,要推進投資體制改革。當前民營經濟在“不平等待遇”中負重前行,特別是一些民營實體經濟信心不足,不敢投、不愿投情緒明顯,建議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把一般競爭行業發展空間盡量留給民間投資主體。
全國政協委員林毅夫指出,收入分配領域雙軌制的改革還不到位。誰拿到礦權就一下子成為億萬富翁,資源稅費跟國際水平比太低了,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收入分配改革要做到釜底抽薪,在初次分配設計中兼顧公平和效率。
改革動作越大,難度也越大。在改革的攻堅期和深水區,必須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去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
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只看到困難的一面,還要看到有利的一面。當前我國所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不僅提供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也為深化改革提供了難得的“窗口期”。國際金融危機倒逼的壓力可以轉化為改革的動力,30多年來積累的物質基礎和制度基礎將是改革的有力保障。更為重要的是,全國上下已達成改革共識。
曾多年從事體制改革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李江分析,二三十年前,剛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改革時,“姓社”“姓資”的爭論很激烈,阻力很大。當時連“改革”這個詞本身都還很新鮮,人們想改變現狀,對改革方向卻很迷茫。而現在,幾乎無人反對改革。甚至一些既得利益可能被改革觸動的人,也明白不改革是走不下去的。
代表委員的一致判斷是,深化改革代表了13億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會得到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支持。在如此充分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沒有理由缺少改革自信。如果我們畏首畏尾,猶疑不決,將貽誤戰機,留下歷史的遺憾。
中央的改革決心已經彰顯。無論“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還是“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都體現了鮮明的改革指向。各級領導干部都需要以銳意進取、勇為人先,敢作為、有擔當的精神狀態,把改革推向深入。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也將創造未來中國的壯麗前景。只要億萬中國人民堅定信心,攻堅克難,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就一定能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