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有序參與、交流互動,兩會豈止在會場
每年兩會,各個新聞發布會都是媒體關注的“重頭戲”。大到世界舞臺、國際賽場上的中國,小到舌尖上、車輪上的民生,代表委員提供的權威信息、真知灼見,都是與社會關切的最好互動。
澄清公眾的認識、解答社會的疑惑,兩會正是這樣一個平臺。代表委員中,有很多相關領域專業人士,他們在一些熱點話題、社會現象上,有著很大發言權。而出席人大會議的上千名黨政領導干部,既是人民代表,也需向人民述職、受人民監督,主動回應關切、積極進行互動,是其職責所在。
比如,8日上午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新聞發布會上,談到了推動企業“走出去”的難點,也講到自己網購時的小故事。再比如,各個代表團的開放日,記者們不斷拋出的眾多問題,也大多被“接住”:山西省領導談到安全生產時坦陳責任重大、壓力巨大,陜西省領導回應“房姐”的資金來源正在徹查……直面熱點體現勇于承擔,積極互動更顯善于溝通,自然能贏來許多掌聲。
某種程度上說,兩會不僅是在會場上開。代表的是全國人民,所議的是億萬群眾之事,必然會引來廣泛關注。正因此,兩會不僅是匯聚民智民意,更是落實公民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的平臺。針對改革發展難點、群眾所思所盼,積極回應、主動引導,同樣是兩會重要內容。
良好的交流互動,讓兩會更能達到凝聚社會共識的效果。談及城鎮化,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表示,還存在農民工進城、大城市膨脹等問題;說到環境污染,國家林業局原局長賈治邦說,要完善制度、健全法規。說熱點、談問題,不僅能在具體問題上求得認同,更能增強公眾對政府的信心,這正是兩會的“正能量”所在。
兩會也是各部門負責人、國家的決策者們傾聽民意的機會。政協總工會界別小組討論時,一位農民工委員表示要“搶話筒”,面對同組的企業老總、領導干部侃侃而談,得到熱烈回應。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中央領導同志參加代表團審議做最后發言時,有農民企業家代表插話要求“互動”。領導同志就把話筒讓出來,請代表打開“錦囊妙計”。有表達、有傾聽、有回應,也才有一個完整的“互動鏈條”。
實際上,互動,不僅在兩會上,更貫穿于整個政治運行之中。十一屆政協期間,提案達28930件,截至2月20日,辦復26583件,許多意見和建議已被吸納并落實到國家相關決策、發展規劃或部門工作中。而代表委員的提案議案,同樣是源于與公眾的互動:有兩次遠赴三江源,寫出生態保護提案的委員;有走訪100家農村衛生室,寫出關于農村醫療的建議的代表;有“有空就去農民工工地”,寫出工資增長機制建議的代表。參政議政、建言獻策,豈止兩會會場;有序參與、交流互動,貫穿會內會外。
孫中山說,政治是眾人之事。主動回應、積極互動,兩會這個政治舞臺,正可謂“眾人政治”的表率。相信,隨著會議更開放、公眾更關注、代表委員更積極、政府部門更主動,兩會一定能與中國的民主政治一道,進入一個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