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全國多個城市的霧霾天已成為公眾話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朝陽糖尿病醫院院長王執禮提出,應盡快將空氣污染防治上升到立法層面,顯著降低空氣污染所帶來的危害刻不容緩。
王執禮說,以空氣污染治理很成功的英國經驗來分析,立法是英國治理大氣污染的主要措施,其中以國家立法為主。
世界上首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就誕生于英國,但這是以極為昂貴的生命代價換取的。1952年的英國倫敦的煙霧污染事件中, 12000人因空氣污染而失去生命。這次事件的發生推動了英國大氣環境保護立法的進程。
在1956年,英國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法案《清潔空氣法案》。英國政府從控制汽車尾氣、工業廢氣、煤煙污染、通過推廣公共交通、步行、騎自行車等節油、無污染的出行方式,轉化交通發展戰略,減少汽車的數量和對小汽車的依賴,有效降低機動車二氧化碳排放量,改變機動車的設計及燃油結構等方式極有效的控制和降低了空氣污染,使原有“霧都”之稱的倫敦成為符合歐盟空氣標準的國際大都市。
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有巨大的影響。王執禮表示,長期嚴重的空氣污染不僅使人們罹患支氣管炎、哮喘、肺感染、肺氣腫,慢阻肺,甚至可發生肺癌及其它癌癥。
我國早在1986年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法》,此后進行了多次修改,2010年環保部再次修訂,草案提交全國人大法制辦。王執禮表示,將有嚴格約束力度的《大氣污染防治法》盡快立法出臺是當務之急。(記者 劉志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