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農村青壯勞動力涌入城市,農村出現“空心化”,明天的中國誰來種田?針對這一問題,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穩定農業生產經營隊伍,積極培育新型農民。
“國家創造環境,引導傳統身份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將成為解決中國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的重要手段。”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曉山說。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鼓勵扶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張曉山說,所謂新型職業農民,應該是能夠滿足農村出現的新型生產經營主體需求,如經營家庭農場的專業種植能手,或者是種糧大戶。
“與傳統農民不同的是,新型職業農民除了是生產者,還是投資者、經營者、決策者,同時也是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的承擔者。”張曉山說。
城鎮化的加快推進,使中國正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和遷移。過去30多年,中國有數億農民進城打工,農民工數量已近2.6億人。2011年末,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說,大量農村青壯勞動力從鄉村流向城市,造成了農村勞動力短缺和傳統村落的衰敗,許多村人口以老人、婦女和兒童為主,年輕人離開農村后大多不愿返回。
兩會上,九三學社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農村宅基地面積每年以1%的速度增加,卻有四分之一的住房常年無人居住。農村常住人口每年以1.6%的速度在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