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委員:收入倍增要提低、擴中,尤其讓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長更快些,到2020年中等收入者比例提高到40%以上
賈康委員:轉移支付體現再分配“抽肥補瘦”,加大稅收調節力度,健全個人收入雙向申報制度
1.中低收入能否倍增?
“提低”、“擴中”要轉移支付,加大結構性減稅力度
析
“收入倍增,不是貧富差距擴大基礎上的倍增,而是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下的倍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海南)院長遲福林表示,尤其要盯住中低收入群體,通過“提低”“擴中”,實現中等收入群體比重的整體擴大。
新出臺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提出,“力爭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長更快一些”,這是一個可喜的信號。
遲福林分析,目前我國中等收入人群只占23%左右,如果能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到2020年提高至40%以上,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將從3億擴大到6億人左右,這將奠定“橄欖型”社會基礎,也意味著有更多的低收入群體會進入到中等收入的行列。
有人認為,收入倍增就是工資翻番,事實上居民收入不僅包括工資、獎金等貨幣收入,也包括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待遇。
遲福林認為,從現實情況看,中低收入者之所以當期收入、財富水平偏低,主要原因是基本公共服務沒有得到有效保障,人力資本積累不足、實際稅負水平比較重、財產權未得到有效保障等等。要實現收入倍增的目標,必須正視這些難題。
解
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多予少取”成為共識。“多予,就是要做好轉移支付。”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委員強調,轉移支付體現的是財政取之于民時側重“抽肥”,用之于民時側重“補瘦”的再分配,既有對欠發達地區的扶助和支持,也有對一部分低收入和困難人群的直接扶助與支持。
賈康建議,應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財力支持,加大教育、就業、扶貧開發等支出;還要加強對困難群體救助和幫扶,健全城鄉低保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補貼制度,完善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等。
“少取,是要加大結構性減稅力度。”遲福林建議,實施大規模的國家減稅計劃。一方面通過降低個人所得稅稅率等方式,減輕中等收入人群的稅負;另一方面對中小企業減稅,通過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帶動更多人就業,壯大中等收入群體。他表示,未來7年,尤其要有效控制財政收入過快增長,有效控制行政成本過快增加,使城鄉居民在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明顯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