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舉辦“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參加論壇的與會者們就承擔社會責任、傳播正能量、共守“七條底線”達成共識。“七條底線”是: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和信息真實性底線。(8月19日《光明日報》)
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只是遺憾的是,一些人卻管不住自己的“麥克風”,發布虛假信息,蹂躪他人權益,致使謠言橫行無忌,負面情緒遍地,讓網絡空間的功能和形象大打折扣,近日沸沸揚揚的“石家莊6名罪犯越獄殺死78名女性后已經流竄到當地”的網絡謠言就是一例。如今以“七條底線”對網民網絡行為進行規范,對于遏制網絡謠言、凈化網絡環境而言,可謂正當其時。
網民是網絡行為的主體,也是網絡謠言產生和傳播的載體。“七條底線”較為全面地闡明了廣大網民在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的相應責任,明確指出網民作為國家公民的一分子,無論是“大V”還是“小V”,都應維護國家的法律法規,尊重他人合法權益,堅守“真”和“善”的原則,守住道德風尚底線和信息真實底線。如此這般明確網民責任,不啻于為網民的網絡行為套上法律責任和道德的“緊箍咒”,促使其規范自己的行為。
眾所周知,謠言的傳播需要一定平臺,由于虛擬性、開放性等特點,網站往往就成了“最佳選擇”。“七條底線”的提出,僅“信息真實性底線”一點,就倒逼著作為信息傳播把關人的網站,必須建立健全內部審核制度,完善監管工作機制,從監測、識別等技術應用和管理層面上構筑防范網絡謠言的“防火墻”,盡快推動網絡運營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若如此,就能從根源上斬斷謠言的傳播鏈,保護公民合法權益。
其實,不管是網民也好,還是網站也罷,要做到文明上網、文明辦網,都必須發揮法律的作用。這是因為,法律是構建公序良俗的重要保障,互聯網早已和現實社會密不可分,其理應納入法治王國的領地。沒有法律“管轄”,網絡管理就缺少“底氣”。如今“七條底線”提出公民要遵守“法律法規底線”,無疑催促著相關部門盡快完善相關法律,讓網民與網站知曉自己的權利與義務,使得網絡行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由上可見,“七條底線”對于凈化網絡行為、構建文明上網環境來說真可謂一劑“良藥”,及時又必要,無怪乎一出臺便得到了社會各界廣大人士的熱烈附議和支持。筆者相信,以“七條底線”為指導,只要廣大網民嚴格自律,各個網站擔起責任,法律法規完善有力,不僅瘋狂肆虐的網絡謠言會不攻自滅,一個健康、文明、和諧、綠色的網絡環境也將指日可待。(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