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2013年春運大幕正式開啟。在長沙火車站前,一位準備搭乘火車的乘客正在與“板凳”販賣商談價。在春運時期,這種便攜式小板凳變成了“無座”人員必不可少的工具。楊華峰 攝
“零食、泡面、撲克、馬扎,一樣都不能少。”來自河南許昌的美甲師詩詩想起每年春運回家的場景,笑著對記者說。
詩詩本名王麗男,今年25歲,來北京已七八年,沒有什么能比春運更讓她記憶猶新了。“三年前,要買票都得5、6點起床,售票點還沒開門就要去排隊,大冬天的挺冷,得排好幾個小時,到窗口還不一定有票,就得買站票然后買小凳子。”
中國2013年春運于1月26日拉開大幕,至3月6日結束,為期40天。預計全國鐵路將發送旅客22450萬人,道路的旅客運輸量為31億人次。
在這場浩大的“中國式回家”中,充滿民間智慧的“春運神奇”,催熱了中國特色“春運經濟”。除了詩詩所說的“老四樣”之外,號稱“硬座必備”的“鴕鳥枕”、名為“硬座寶”的睡眠支架,以及“只需幾塊錢、站票變坐票”的“便攜折疊紙凳”如今都成為新上榜的“春運神器”,被網友炒得火熱。
記者上網搜索發現,這種能讓人把頭完全埋進枕頭里坐著睡覺的“鴕鳥枕”,一個月內已在淘寶賣出上千件;被網友戲謔為是“沒擠過火車的人設計”的一款“硬座寶”,也在一家自稱官方的網店里月賣近800件。此外,春節高速路小客車免費通行,讓更多人選擇開車回家過年,汽車座椅靠墊、節油寶,也因此大賣。
而近日“杠上”鐵道部的各種搶票軟件,靠著每天總計約15.1億次的點擊量,通過廣告費賺足了“壓歲錢”。開發出一款搶票瀏覽器的金山軟件,正因為“在搶票版上表現出的創意”,近日曾股價一日大漲9%。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紀嘉倫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春運本身是一個社會化的大問題,代表“運”字的交通只是一個工具。他認為,在每年的春節長假里,交通作為媒介,使社會更活躍,并實現國家所需的消費過程。
“春運經濟”是中國獨有的一種現象,不僅僅是存在于旅途中,“更多的人是在城市里打工,回老家再消費。”紀嘉倫說。
春運,確實是中國一年里最為特殊的一個消費季。北京西客站內一家超市的一位店員對記者表示,每年春運時,零食、土特產的生意都“異常的好”。平時58元的袋裝烤鴨春運期間漲到78元,每天還至少能賣個四五十只,“像方便面,一不小心就賣個幾十箱。”店員指著身后堆得高高的方便面箱子對中新社記者說。
在北京,這些游商小販的上游,來自當地規模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兼零售市場天意商城。春節臨近,天意一家銷售“漢斯母”品牌箱包的店主表示,近期銷售量是平時的一兩倍。而經營“賓豪”行李箱銷售攤位的張春青也稱,每年到了春運前,店里“根本站不下人,你根本就沒地方跟我說話”。
在“春運經濟”不斷增長的過程中,車票僅僅是回家的一個途徑,隨之產生的消費可以是經濟效益、是人情,更是一種思鄉情愫的載體。
作為2億多春運鐵路乘客中的一員,詩詩已經買好了9號回許昌的車票,背包里的瓜子、啤酒、泡面和撲克等“神器”足夠她應付9個小時的旅程,提箱里裝滿了帶給父母的煙、酒、茶葉,還帶著那顆盼歸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