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的誕辰是農歷三月初三,即上巳節,是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于軒轅之丘”。至于具體出生地點,史學界并沒有統一的觀點。古為有熊國都城,其父少典為有熊國國君,但也有個別人認為在其它地方。
傳說一、黃帝出生于中國西北黃土高原的沮源關降龍峽。在傳說中黃帝的母親是黃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說是夜晚)突然看見北極光,然后就懷孕、生下了黃帝。
傳說二、在公元前4856年前,在今河南新鄭的軒轅丘有個龍圖騰的國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媧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寶,她們是姐妹,是有硚氏之女。在今新鄭市區北關的軒轅丘的有熊國的宮殿里,傳來了嬰兒出生時呼吸大自然之氣時的“哇哇”哭啼聲。這一說法得到包括中國古都學會在內的部分民間機構的認可。
傳說三、黃帝生于山東省曲阜市周圍。據古史記載“黃帝生于壽丘”“壽丘在魯東門之北”,而壽丘位于曲阜城東四公里的舊縣村東。黃帝故里的位置黃帝故里位于新鄭市中心靠西方向,往西不到3公里就是107國道,沿新鄭市人民路往東就是京珠高速公路,交通非常便利,從鄭州驅車往黃帝故里僅需50分鐘。其他黃帝故里除了河南鄭州,華夏大地上還有很多被稱為黃帝出生地的地方。
山東曲阜-黃帝誕生地
位于曲阜城東4公里的壽丘是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的誕生地。宋真宗尊黃帝為始祖,于壽丘起建景靈宮祭祀。景靈宮共1320間,琢玉為像,祭祀用太廟禮儀,是當時禮制最高的廟宇,可惜毀于元末。現遺址辟為公園,是我國最大的石碑公園。園占地37畝,雙碑插云,一池倒映,之北即為少昊陵。和黃帝文化相關景點除了去黃帝故里參加拜祖大典外,其實還有很多和黃帝相關的景點可以拜祭這位華夏先祖。
河北張家口-黃帝城黃帝城,即涿鹿故城,亦稱軒轅城,位于河北張家口市涿鹿縣礬山鎮三堡村北50米處。據《史記》記載,黃帝殺死蚩尤,歸服炎帝后,“邑于涿鹿之阿”即建都城于涿鹿山下的平地之上。據傳,黃帝城即黃帝所建華夏第一都城。
浙江仙都-黃帝祠宇黃帝祠宇是仙都景區的靈魂,仙都是江南祭祀黃帝的重要場所。黃帝祠宇的前身稱為縉云堂,約建于東晉成帝咸和——咸康年間(公元326-342年)。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唐玄宗李隆基敕改縉云山為仙都山后,為了紀念軒轅黃帝,改名黃帝祠宇,由著名小篆書法家、縉云縣令李陽冰撰額。
河南鄭州-黃帝宮黃帝宮,又名云巖宮,位于河南省鄭州市西南35公里處,新密東南劉寨鄉境內。曾是軒轅黃帝建宮筑殿、練兵講武、研創八陣圖的地方。相傳黃帝初戰蚩尤失利后,退居此地,潛心養志。用風后、力牧為相,研兵習武,整飭兵馬,至今還有養馬莊、倉五村、拜將臺、宮殿、軒轅門、講武門等古建筑遺跡。
河南三門峽-黃帝陵黃帝陵位于三門峽靈寶市區西20公里陽平鎮,是華夏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部落這一代繁衍生息歷史佐證。古代文人墨客紛紛前來瞻仰,題詩作賦,發出過“樊蘿來絕頂,瞻拜意何勝”的慨嘆!
陜西延安-黃帝陵黃帝陵位于陜西省延安黃陵縣城北約一公里處,山體渾厚,氣勢雄偉,山下有沮水環繞。山上有八萬多棵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郁郁蔥蔥。黃帝陵封土高3.6米,周長48米,環冢砌以青磚花墻,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橋山龍馭”,意為黃帝“馭龍升天”之處。在前為一祭亭,歇山頂,飛檐起翹,氣宇軒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