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忍受重壓
設計者想放棄軟件公司
“是,最開始答應接受采訪,我是想能讓大家認識這個團隊也挺好的。”事發到現在,蒲磊顯得有些迷茫,他介紹,軟件出人意料地火了之后,不少媒體找學校找老師了解情況,“還說學校有可能處分我,我是害怕處分的,讀了四年,我想好好拿一個畢業證。”
蒲磊介紹,在9月軟件上線之前,自己和幾個學計算機的同學,在去年8月總出資30萬成立了一個軟件開發公司,“目前公司也是遇到各種問題,有點做不走了。”楊仁全是該軟件公司最大股東,回想公司成立一年多,他頗為感慨,“公司現在遇到的問題,主要是創作進展慢、資金不足、產品推廣難,基本處于虧損狀態。”
楊仁全解釋,自從媒體曝光后,大家把重點集中在“付費逃課”上,“但其實,那真的只是我們做社交平臺的切入點,沒想到會受到那么大的質疑。”面對巨大的輿論壓力,蒲磊有些猶豫,“我想,或許還是暫時從公司出來,找個先養活自己的工作,但不會放棄軟件開發。”和蒲磊“迂回創業”的選擇不同,楊仁全說,自己還是鼓勵大家繼續堅持下去,“就這么放棄,太不甘心了。”
學校班主任回應
學校沒處分 對創新能力表肯定
“對蒲磊,完全沒有任何和軟件相關的處分。”今日下午,記者聯系上蒲磊的班主任李老師,李老師介紹,學校沒有對蒲磊做任何處分,“對于他體現出來的這種創新能力,我們還是肯定的,只是對于造成的社會后果,不方便評論。”
在李老師眼中,蒲磊是一個活躍、腦袋靈光的孩子,“很不錯。”李老師說,對蒲磊的畢業實習和畢業答辯,自己和對待別的同學一樣。此前,蒲磊曾說李老師批評自己“不務正業”是最重的語氣,李老師對此表示認可。
成都高校調查>>>>
注冊2萬人 功能延伸不少
老師學生對此褒貶不一
楊仁全介紹,目前此軟件確實已經蔓延在全國3000多所高校,注冊人數20萬,但沿海高校比四川高校的注冊人數多很多。目前,四川高校的注冊量為2萬人左右。
在軟件應用中,記者發現,此款軟件被學生延伸應用不少,原本回報中只有“請吃飯、請看電影、帶回一節課”拓展到支付幾十元代課;原本代課的內容也延伸為“找人吃飯、找人替考研、專業代課、一起跨年”等各類五花八門的需求。對此,楊仁全承認,目前對軟件的后臺工作確實疏于管理,“以前都會取消一些和代課沒關系的內容,最近人手很不夠,確實有些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