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高就業率緣何“招生難”
受傳統觀念影響、職教生“后勁不足”、招生政策等原因,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仍未真正形成
2013年近700萬的高校畢業生讓大學生就業難更加凸顯,然而職業院校就業卻“風景這邊獨好”。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底全國高職院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達90.4%,初次就業率僅次于“985”高校,全國中職畢業生就業率近幾年一直保持在95%以上。
但本刊記者調查發現,盡管就業火爆,但職業院校招生“吃不飽”、生源萎縮問題突出,職業教育呈現“進口”“出口”冰火兩重天現象。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為何成了家長學生眼中的“雞肋”?
就業率逆勢“飄紅”
“從未遭遇就業難。”談到畢業生就業問題,重慶工業技師學院黨委辦公室主任柳孜亮自豪地說,“今年雖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但一樣有很多企業過來要人,我們畢業生供不應求,不少學生的目標是進世界和國內500強企業。”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陳吉勝介紹說,今年該校共有1624名畢業生,去年就業率是96.78%,今年基本相同,畢業生平均工資在2600元左右。該學院電氣工程系黨總支書記王毅告訴本刊記者:“今年我們系向一家電力公司輸送了35名畢業生,對方還嫌少。5月22日,另一家電力公司問我們要30人,但畢業生已經全部就業。”
重慶立信職業教育中心副校長唐天強說,他們學校今年畢業生約2500人,除個別學生因個人原因外,幾乎100%就業,平均一個學生約有3個企業爭搶,“像汽車、數控等專業學生實習的時候月薪就有2000元,轉正之后少則3000元,多則5000元。”
重慶市教委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處長隗建勛說,2013年重慶市中職學校畢業生約13.25萬人,就業率達到98.3%。
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和麥可思研究院聯合編寫的《2013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顯示,2012年底中國高職院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達90.4%,初次就業率僅次于“985”高校,就業率連續三年增長,自主創業者比例高于本科生,畢業后三年收入倍增。
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為何能逆市“飄紅”?受訪者表示,職業院校就是培養一線高級藍領的明確定位是主要原因。
人才培養定位的不同導致了本科生和高職、中職生就業觀念的差異。一些大學畢業生希望找份體面的工作,往往在就業市場上“高不成低不就。”而高職、中職生認同自己的“藍領”身份,能吃苦,愿意在一線工作。
重慶工業技師學院數控機床專業的學生劉龍俊明年就要畢業,他說:“我對工作要求不高,先從基層加工做起,只要能學到技術就行,有技術不怕沒飯吃。”
在專業設置方面,高職、中職院校跟市場結合緊密,不少學校圍繞產業辦學,與產業主管部門、勞動人事部門緊密聯系,與工業園區、企業深度合作,采取訂單式培養,同時根據產業的發展動態調整專業設置。
據本刊記者了解,重慶渝北區職業教育學校的5大專業群覆蓋了重慶汽車、機械、電子等主要產業,90%的學生輸送給了重慶各大工業園區,每年畢業3500人仍供不應求;重慶經貿中等專業學校根據西部地區茶葉發展的需要,開設了茶葉生產與加工專業,首批150名畢業生提前一年就被貴州等地的茶葉生產企業“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