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評
終結奶粉寡頭的暴利盛宴
新華社北京7月4日專電(記者 傅云威)
近日,包括雀巢、惠氏等洋奶粉品牌因涉嫌操縱價格而在中國面臨反壟斷調查。這則消息提醒人們,在某些洋奶粉品牌借壟斷地位加劇扭曲市場之際,中國奶業急需實施釜底抽薪式的變革,方有望終結奶粉寡頭的暴利盛宴。
此前有調查報道說,為維持市場高價,某些涉案企業為控制市場價格,直接控制經銷商定價,對不聽從其指揮者施以罰款、扣除返利、停止供貨等處罰。
盡管最終調查結果尚未出爐,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涉案企業明顯有意消減銷售渠道之間、奶粉品牌商之間的競爭,以使其在華壟斷地位固化,確保以較低投入維持超額利潤。
多年來,因市場需求旺盛、奶源壟斷、市場競爭不充分、價格監管滯后等因素,中國市場實際上已淪為洋品牌攫取超額暴利的獵場。
除境外同品牌奶粉價格普遍低于中國市場售價外,去年多家洋品牌在原料價格明顯走低之際,公然逆市漲價,令人側目。
去年年初到5月中旬,全球乳品貿易網提供的全脂奶粉平均成交價格從每噸3554美元一路跌落至2546美元,而當年多個洋品牌在華漲價幅度卻超10%。
當前,洋品牌占中國嬰幼兒奶粉高端市場份額超過80%,其產品在華售價動輒是國外的三、四倍,奶粉寡頭的價格控制行為所催生的混亂局面,已殃及境外零售市場。
受中外“價差”日益擴大影響,國人在境外搶購奶粉成風,近年來多國監管當局被迫出手,推出限購措施,維護本土市場秩序。
考慮到洋品牌近年來充滿默契的集體漲價,此次浮出水面的價格操縱背后,是否隱藏了品牌商間的非法價格聯盟?如果有,其規模多大?歷時多長?涉及案值幾何?是否應當促其公開成本?是否涉及跨國執法?這些問題,值得監管者從嚴追究。
此次反壟斷行動,釋放出中國監管者與國際接軌、強力執法的信號,應有利于糾正產業扭曲,發揮以儆效尤效果。
應當看到,洋品牌在中國市場如入無人之境,根本上講是中國缺乏足夠強大的奶粉品牌,本土企業在奶源布局、品牌形象經營方面無力與之抗衡。
反壟斷執法目的終究在于讓市場發揮作用,維護公平競爭環境,而不是保護落后產能。若糾偏成功,洋奶粉售價有望回落,國內品牌短期或將承受更大競爭壓力。
如果此次執法能夠激發新一輪中外產業競合,促使國內企業快速升級經營模式,重塑品牌形象,將有利于形成多元競爭局面,才能從根本上打破奶粉寡頭的霸盤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