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購物經常買回許多不急需的特價商品;通過淘寶等電商消費,經不住誘惑盲目下單,不少商品簽收后就束之高閣。目前全社會都在提倡勤儉節約,消費者應加強自控,理性消費,避免浪費。
記者近日去太原市學府街某大型超市,原本只想買幾瓶純凈水,考慮到水比較重,就在超市入口處推了一輛購物車,等結賬時發現,不知不覺中竟買了約200元各類食物。進門推購物車,或許就是“錯誤”的開始:路過水果區,選了一大支新鮮香蕉;買完水,順手拿了兩大包促銷的牛奶;繼續往前,挑了幾個賣相誘人的面包;接著,順著陣陣飄香,買了肉類熟食,然后餅干、薯片、糖果、火腿腸……
超市入口的購物車,本是為了推著物品輕省,卻賦予消費者大量購物的心理暗示;超市積極推銷的商品,通常擺在顯著位置的貨架上;所謂“勁爆價”商品,促使消費者產生購買沖動;特價區部分商品,相比原價其實沒差幾毛錢。
線上的電商也不例外,比如淘寶商城,隔三差五就有各類打折促銷,每天都會推出“聚劃算”。消費者面對誘惑盲目下單,簽收后便閑置一旁。這些對金錢和物質資源都是一種浪費。
無論線上線下,商家的營銷策略無可指摘,關鍵在于消費者自身,物價不斷攀高,不盲目購物,就能有效降低生活成本。控制自己的購買欲望,冷靜思考所選商品是否迫切需要,非急需商品暫緩購買,杜絕“指尖上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