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王軍從老家安徽鳳陽來到北京。他和妻子在東城區的一個居民區旁邊開了一間理發店,除去店鋪租金和其它成本,一年差不多有4萬元的收入。兩年后,他們的兒子在北京出生。
王軍一家的戶口都落在安徽。由于離開家鄉時社保體系還沒建立,他們一家三口都沒有社保,每次去醫院看病都得自付全款。
他的兒子在北京上了小學和初中,但是由于沒有北京戶口,不能在京參加高考。去年,這個16歲的孩子不得不回老家去讀高中。
讓王軍說:“我來北京快20年了,可我并沒覺得自己是北京人?!彼南M谡軒退鉀Q社保和子女教育這兩個困擾了他全家多年的問題。
時任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3月6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出臺中國城鎮化發展規劃的目的,就是引導城鎮化能夠有序、健康地發展,一方面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一方面還能擴大內需。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表示:“城鎮化是中國保持經濟增長、實現經濟軟著陸的關鍵?!?/p>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城鎮化蘊含著巨大的內需潛力,持續釋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 能夠刺激未來10年中國7%-8%的中速增長。
規劃設計者們將積極推進城市群建設,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增強城市經濟、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資源環境對人口的承載能力。
今年“兩會”期間,各地政府紛紛積極推進地方城市群的建設規劃,比如成渝城市群和長江中游城市群。這些城市群以地理位置相近的大中城市為核心,通過整合地方資源、加強政府間合作,形成抱團發展的力量。以長江中游城市群為例,該城市群覆蓋區域近44萬平方公里,包括40個城市,人口約1.6億。
在“十五”計劃綱要中,城鎮化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被列為一項國家戰略。該計劃強調,提高城鎮化水平,轉移農村人口,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和持久的動力,是優化城鄉經濟結構,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措施。
2000-2012年是我國城鎮化發展最快的一個時期。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到2012年末,我國城鎮人口已從2000年的4.56億增長到了7.12億;與此同時,城鎮化率也從原來的36.09%提高到了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