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強求“新技術”
微創外科、介入、基因治療以及光子刀、伽瑪刀、氬氦刀……臨床上,如今各種治癌技術很新,也很昂貴。
“寧可錯殺一千,絕不能放過一個”,這就是臨床上常見的“過度治療”。癌癥是一個全身性疾病,有些時候,“高難度”手術或新技術對病人幾乎沒有什么好處,甚至導致“瘤去人亡”的后果。
“好的治療不一定貴,就像貴的治療不一定好。省錢的關鍵,是必須進行規范化治療。”歐陽學農主任一再強調,對于新技術的排斥或濫用都不可取。關鍵在于是否“以病人為本”,提供高效、廉價、合理的治療方案,讓患者活多久,活的好,回歸到醫療存在的價值本原。癌癥病人很難用單一的治療方式治愈,需采用“雞尾酒”理念,把現代的新技術與化療、放療、傳統的中醫等結合起來。
“癌癥不可怕,它其實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只是一種慢性病,并非不治之癥?!睔W陽學農主任堅持說,首先要向癌癥患者宣傳規范化治療的理念,在制定治療方案的時候會考慮很多因素,如家庭經濟情況、患者以及家屬意愿、個人信仰等,制定最合理最規范的治療方案。
癌癥治療沒有萬靈丹。歐陽學農說:“腫瘤病人通常有兩種心態,一種過分消極,自我放棄治療;一種過分積極,砸鍋賣鐵也要嘗試所有形式的高價治療?!北热?,有個病人聽說某種保健品宣傳攻勢強大,強調治療腫瘤效果好,就堅持要花十幾萬元嘗試做,這時醫生就及時“降溫”,把治療步驟、目標、效果給病人講明,聽信各類廣告宣傳的某種“高新技術”“國際頂尖”能治愈癌癥,僅會上當受騙。
“健康”先拴在圍欄里
“亡羊補牢,未為晚矣”,古人是這么說的,但是為什么讓羊逃掉呢?歐陽學農主任認為,對于癌癥,最好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把“健康”拴在自家的圍欄里。例如乙肝在肝癌高發因素中排在第一位,但目前欠發達地區接種疫苗還不夠規范,很多確認乙肝患者也沒有進行藥物早期干預。很多人覺得乙肝疫苗出生時打過就不用打,但這種保護作用也有時限性的,應該在每次接種后3—5年復查,視情況再次接種。
癌癥主要是由遺傳、個人生活習慣以及環境等原因所致,例如抽煙喝酒、大氣污染都可能造成癌癥。外環境諸如環境污染、室內環境污染等。內環境涉及兩個因素,就是炎癥和缺氧。很多慢性病變的基礎都是炎癥,內環境在缺氧和炎癥的狀態下,會釋放很多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這些成分的增加會污染、惡化內環境,如果我們的細胞長期生存在這樣的內環境中,就容易發生癌變。
外環境是普通個人沒辦法控制的,但是防癌也可以從起居習慣、自身防護著手,彈好“三重奏”:一是在腫瘤尚未形成時,通過健康的飲食、生活、心理調節方式來進行;二是定期的防癌體檢,是防治癌癥的最好手段,但并不是做一些基礎的抽血、B超等項目就可以了。應當做“針對性”的專業防癌體檢,例如福州作為胃癌的高發地區,胃鏡更是健康體檢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項目;三是注重康復,目的是提高腫瘤患者治愈率、生存率和生存質量,通過規范化診治方案,提供康復指導,對癌癥病人進行生理、心理、營養和鍛煉指導。
針對如今流行的各種“飲食防癌”說,歐陽學農主任醫師認為,沒有哪種食物吃了就一定能預防癌癥,但某些食物的致癌作用及輔助防癌功效已經得到了醫學界的認可。需要說明的是,在飲食上多注意均衡營養,食材的選擇上新鮮最重要。同時,不抽煙、少喝酒、常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樂觀的情緒,這些在生活中可以控制的因素,都能對腫瘤的預防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