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給村民看病,我還要給村里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建立健康檔案,還要隨訪、指導他們用藥。” 在吉林省敦化市官地鎮滴達村的衛生所里,鄉醫王小東在給村民拿完藥后告訴記者,隨著新醫改的實施,全村855位父老鄉親們的健康服務都由他來做。
記者從吉林省醫改辦了解到,醫改3年來,吉林省各級財政累計籌措撥付的村衛生標準化建設、人才培養培訓方面的專項資金達1.9億元。目前吉林省有行政村9145個,村衛生室12,314個,注冊鄉村醫生19,774名,到2011年底基本實現省內村衛生室的全覆蓋。
修補基層醫療服務網底
“我們這里每個村都有一個衛生所。有的村人多,就有2個。村里人有病基本就在衛生所先看,也有直接去衛生院看的。”王小東說,1998年衛校畢業后他就在村里隨父親做村醫工作,已經干了10多年來。現在父親歲數大了,基本是自己獨當一面。
記者看到,這個村衛生所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干凈整潔,有診室、治療室和一個小藥房,還有診療床和冰箱,診療桌上不僅擺著血壓計、聽診器,還有血糖儀、電腦等。與村醫王小東一起工作的還有一位護士。
據吉林省醫改辦副主任姚素清介紹,吉林省委、省政府自2009年國家和省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來,非常重視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吉林省2011年,省財政投入2080萬元,新建416個村衛生室。
姚素清告訴記者,由于財力有限,全省9000所村衛生室的業務用房大部分由鄉村醫生個人提供,個別村衛生室由鄉村醫生租用、借用,或村委會提供。由政府投入建成的村衛生室只有424個,僅占全省9145個行政村數的4.64%。為了發揮現有村醫的積極性,吉林省本著不求所有,但為所用的原則,對現有的村衛生室加強基礎設施和設備建設。2011年,為每個行政村的村衛生所投入2500元,配備了基本的診療設備和設施,改善了服務環境和條件,提高了村衛生室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村醫轉型公共衛生服務
“目前,我的主要工作是公共衛生服務。”王小東指著電腦屏幕說,像慢病管理,他已經給村里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建立了健康檔案,每年還到家里訪視多次,給予用藥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導。另外,他還配合衛生院給村民作健康體檢及傳染病的情況上報。
“的確,現在的村醫不再是只管看病,還要做很多政府指定的公共衛生服務。”吉林省衛生廳副廳長張義告訴記者,目前村醫在做好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一般診治外,主要是做公共衛生和預防保健。
姚素清表示,為了做好村醫轉型公共衛生服務,吉林省積極開展了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同時,結合基本醫療機構綜合改革以及落實基本藥物制度,吉林省將有條件的鄉村聯辦一體化管理的行政村衛生室納入了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目前吉林省鄉村一體化管理率達到了84.77%,基本藥物制度在試點縣(市、區)的覆蓋率達到了80%以上。
姚素清說,為加強村衛生室信息化建設,政府為村衛生所配備了電腦、打印機等硬件設備,建立起以健康檔案為核心的城鄉一體化的公共衛生信息管理系統,提升了村級衛生機構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穩定的補償機制
“現在給村民看病,每次可以收取5元診療費。另外,政府還按照每人3元~5元的標準給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和每年6000元的基本藥物財政補助,每年能有3萬多元的收入。”王小東表示,過去是靠賣藥掙錢,現在是靠服務掙錢。
姚素清說,為了確保鄉村醫生的合理收入,穩定鄉村醫生隊伍,確保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網底”不破,吉林省各級財政通過新農合補償、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償和政府合理補助等多渠道的補償機制,對村醫的服務進行補償。比如,吉林省建立了一般診療費用制度,村級新農合定點的醫療衛生機構可以收取每人5元的一般診療費。同時,政府按照3元~5元/人的標準對鄉村醫生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給予補助。此外,為保證村衛生室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后的合理收入不降低,省、縣兩級財政對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零差率銷售的財政補償,吉林省按照每服務1000人口的行政村衛生室給予不少于6000元的財政補助。為了解決村醫的養老問題,吉林省采取政府每年給補助的形式,積極引導村醫參加新農保。
目前,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吉林省健全了鄉村醫生培養培訓制度。從農村衛生和鄉村醫生的實際出發,制定了“鄉村醫生培養培訓規劃”。按照規劃要求,村醫每年必須有兩次免費的學習培訓,每次培訓的時間不得少于2周。
來源:中國改革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