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民生本色——黨和政府每年交出一份溫暖人心的“民生清單”
從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到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每次長達幾十頁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提交了一份溫暖人心的“民生清單”。
民生問題的根本是發展問題,發展最終目的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來自四川的全國人大代表簡勤說,幾年來,政府的民生舉措更加細致入微,民生部署更加具有操作性,老百姓更加切實得到實惠。
每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有著對民生改善的莊嚴承諾,承諾的事項或大或小,人們總能在來年的報告中收到一份認真交出的答卷。
對比幾年來的“民生答卷”,人們發現生活已經發生了實實在在的改變:
——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央財政用于教育的投入當年將增加到1562億元。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央財政已按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編制預算,地方財政也要相應安排”,中央財政擬安排教育支出3781億元加上地方預算擬安排的教育支出17900億元,總預算教育支出將達到21000多億元。
——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要擴大到全國50%以上的城市;在全國農村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我國目前“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繼續擴大,13億城鄉居民參保,全民醫保體系初步形成”。
——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央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設的資金68億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1年中央財政安排資金1713億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今年還將“基本建成500萬套,新開工700萬套以上”。
“民生,就是一件一件地為人民辦好事、辦實事,而不是空喊口號,搞政績工程,這是對政府最終的檢驗。” 來自安徽省旌德縣的基層全國人大代表--白地鎮洪川村黨支部書記余的娜說。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國家發展的根本目標。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民生領域取得了世所公認、百姓認可的好成績。但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民生”也有了新期待、新需求。
經濟越是發展,越要關注民生。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有新關注,都有新承諾。
今年兩會上,備受社會關注的校車安全、“PM2.5”等新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細讀報告,人們還能發現全面推開尿毒癥等8類大病保障等十分具體的民生舉措。
物質生活日漸改善、日子越來越好的普通百姓,表達著各自的民生新期盼、新希望,政府及時提出新回應、新目標:
——去年底以來,PM2.5這個環境科學專業術語迅速成為“熱詞”。面對群眾關切,兩會前夕,國務院同意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加了PM2.5監測指標。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對PM2.5等項目的監測,2015年覆蓋所在地級以上城市。這體現了政府保護生態環境,走一條文明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全國政協委員、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副院長曹亞說。
——中國13億人的醫療保障,是一道世界性難題。在歷經3年努力后,中國醫改已步入“深水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系……
“黨和政府推進全球規模最大醫改的決心和力度由此可見一斑。”全國人大代表劉曉武認為。
——去年CPI持續走高,食品價格漲幅最為明顯。百姓天天與菜價、肉價打交道,感受最強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商業聯合會會長張志剛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控制在4%左右,顯示了政府保障民生的決心。”
“從解決溫飽、實現總體小康向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民生需求也從解決基本生計、追求發展機會和發展能力向享受更高社會福利、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嚴快速轉變。”出席今年兩會的代表委員們說。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黨和政府努力克服前進中的各種挑戰和困難,高度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進一步激發億萬人民堅定信心、扎實工作、奮發有為、團結奮進奔小康的信心和力量。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