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民生情懷——黨和政府始終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08年1月,胡小燕以農民工身份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四年多來,她提出了多項建議,主張優化農民工生活與就業環境、改善留守兒童教育、農民工逐步享受市民待遇等,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
“農民工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卻不能平等享受到同樣的社會福利保障待遇,這是不合理的。”她說。
從2008年時提出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到2009年提出制定實施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從2010年提出重點提高農民工和城鄉新增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到2011年提出把有穩定勞動關系并在城鎮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轉為城鎮居民,再到2012年提出加強對農民工的人文關懷和服務,著力解決農民工在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子女入園上學、住房租購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5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農民工的頻率越來越高,提出的改善農民工生活就業條件的政策舉措越來越多,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
胡小燕說,消除城鄉差別,讓所有人享受同等待遇,我認為這正是幸福、有尊嚴的生活的內涵所在。
堅持改革發展,不忘惠民富民。
在國家更加注重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突出重點,更加注重向民生領域傾斜,更加注重加強薄弱環節的過程中,受益的并不僅僅是農民工群體。
許多代表委員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作出的安排,充分體現了政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幫扶困難群體和貧困地區的決心。
住房是民生之需。全國人大代表馬元祝說,今年將新開工建設700萬套保障房,加上去年全國已經新開工建設的1000萬套,將幫助部分進城務工人員和城市困難群眾解決住房問題,凸顯出政府為幫助城市“夾心層”付出的巨大努力。
就業是民生之本。“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就業,既包括大學生就業,也包括農民工就業,非常切合實際。現在,不僅就業難,招工也難,政府出手,將緩解這一結構性矛盾。”來自福建的全國人大代表高曉明說。
社會保障是社會穩定基礎。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為,今年我國多項社會保障制度將實現全覆蓋,保障制度普惠全民的愿景即將實現。因而,人們更加重視制度性公平,以縮小不同群體之間的差距,使整個社會沿著公平、正義、共享的價值取向健康發展。
……
回顧5次政府工作報告中一項項惠及民生的舉措,許多代表委員表示,這些能夠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部署,凸顯了政府更加注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幫扶困難群體和貧困地區的決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