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學到買車,搖號越來越多地成為一種分配稀缺資源的手段。然而,這種看似公平的手段到底是否真的公平?受到此間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的高度關注。
“搖號其實是拼運氣。”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長嶺分公司經理李華指出,這種基于運氣的“公平”是一種原始公平,是無奈之舉,或者說是權宜之策。
為緩解北京交通擁堵的狀況,從2010年12月23日,北京開始實行“搖號購車”政策。初步統計,2011年北京新上牌車數量比2010年減少60萬輛左右。
這一數字貌似符合減少上路車輛的初衷,但是,無論參與搖號的時間先后,也不管家庭是否已有車的實際需求,所有的參與搖號者一律“公平對待”的措施,卻催生了不少“怪現象”:
部分已有車的家庭會本著“搶占資源”的心態再繼續搖號購車,盡管第二輛甚至第三輛車除了“占號”的用處外,并無太多用武之地,而另一部分沒有車可用的家庭剛性需求得不到滿足。
有人連續14次“不中”,有人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資金尚未到位,卻初次搖號就“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