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雷鋒精神與時代同行
“每個時代對雷鋒精神的解讀都不一樣。上世紀70年代,強調學習雷鋒的‘愛憎分明’;80年代,強調學習雷鋒的‘釘子精神’;90年代,則強調學習雷鋒的‘奉獻精神’。而現階段,我們則更強調學習雷鋒精神的愛心、敬業、誠信和創新。”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倪愫襄說。
雷鋒精神在被傳頌的同時,也有無數人在身體力行著。他們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理想信念,使雷鋒精神更加鮮活、豐富、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
在湖南長沙,一群“的哥”成立了“雷鋒車隊”,為老、弱、病、殘、孕等有特殊困難的乘客提供免費服務;在江蘇南京,江寧區祿口街道婦女干部、大學生村官同轄區內366名留守兒童結對,成為他們的“代理媽媽”“知心姐姐”;在遼寧遼陽,“雷鋒式公安民警”趙忠敏,在近20年時間里,無數次冒著生命危險與犯罪分子較量,至今仍無怨無悔地堅守在公安技偵一線。
“社會需要什么,我就奉獻什么。我愿意做點燃公益的火種。”這是一位80后志愿者的心聲——安徽省阜陽市心連心志愿者聯盟名譽會長程里成,從2004年3月5日迄今,共獻血51次,累計獻血量達4萬毫升。
“雷鋒精神的內核是平凡而又高尚的道德精神:一是對社會、國家、人民、事業的愛;二是對他人的愛心、熱情和善意。雷鋒的一生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有的只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善行與善心。”倪愫襄指出。
50年,雷鋒精神生命力強大
12歲時失去雙腿的許月華,39年來只能依靠兩條板凳艱難地行走。但是,她現在成了福利院130多個孩子的“媽媽”。她說,在最無助的時候,政府不僅免去了她的醫療費,還把她送到福利院,使她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能永遠不干,一個人只有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才最有力量。”許月華堅信這個社會是溫暖的,她也心甘情愿為社會奉獻光和熱。
“向雷鋒學習不是簡單模仿他的舉動,而是要學習他那顆崇尚真善美的心。”葛晨虹認為,雷鋒是快樂的,他明白自己為什么活著,怎么去實現人生價值。
有評論指出,學雷鋒,不是去救助和拯救別人,而是拯救我們自己,找回那種讓我們充實、快樂、幸福的高貴情感。學雷鋒不應該是道德負擔,而應是我們內心的一種人生追求。
“民間流傳‘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來四月走’,既是對學雷鋒活動形式化傾向的批評,也是對雷鋒精神的懷念和期盼。”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陜西省道德文化研究會會長盧黎歌指出,雷鋒精神實質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的敬業精神、誠信品質、服務意識、愛心責任要求是相通的、一致的,雷鋒精神在市場經濟時代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光明日報龔亮 王昊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