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巷好支書45年“讓財”上億
一位老支書、老黨員的人生追求
個頭兒不高,黑黑瘦瘦,總穿著雙布鞋,每天要到村里走上一圈,查看每個角落,遇到村民,總是一臉謙和真誠的笑,這就是江蘇常熟蔣巷村黨委書記常德盛。
什么樣的信念和價值觀,讓這位自稱"蔣巷村大伙計"的共產黨員,四十四年如一日,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
苦與樂——“看到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環境越來越優美,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1966年,23歲的常德盛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我認為,'入了黨、當了干部,是黨組織和群眾給了我為人民服務的機會'。”數十年來,常德盛始終把解決老百姓的困難和疾苦,看做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把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作為共產黨員和黨的干部終生奮斗的使命。
“窮不會生根,富不是天生”,在常德盛的帶領下,全村干部群眾在一起擬訂了改變蔣巷村窮鄉僻壤、窮山惡水面貌的計劃,開始了大辦農業的艱苦奮斗歷程。常德盛個子不高,可干活不落后,挑擔不比別人少。白天,他和村民一起干,晚上檢查進度和質量,憑著一根扁擔兩只筐,治水改土、開挖河道、通暢水流。有一年的春節,正是平整土地最緊張的時候,常德盛大年初一凌晨4點就起床挑土。村民發現后,也紛紛跟著下田忙碌。這個春節,全村人沒有休息一天。
9月10日,常德盛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是常德盛同志在作報告。 新華社記者姚大偉 攝
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常德盛帶領村民,不僅把1700畝土地抬高了1米,還成功改良了土壤,把全村農田建成田林路溝渠站配套,田塊成方,樹木成行,溝渠成網,土壤肥沃,生態優良,水泥道路通暢的高產穩產噸糧田。早在1979年,蔣巷村的水稻單產就超過千斤,最高畝產達到650多公斤。看著一顆顆飽滿的稻米入倉,看著村民得到一年比一年好的收成,常德盛樂開了花。“無論在什么年代,當干部都要以身作則,'村看村,戶看戶,村民看干部,干部看支部',我們共產黨員就是要堅持'將領兵'、'跟我上'的精神,無論什么事,只要干部帶了頭,群眾就有勁頭,就能一呼百應。”常德盛感慨地說,自己辛苦一點,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環境越來越優美,看到藍圖在他手里慢慢變成了現實,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