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只講“名人效應”?
作為社會化的第三方監督,委員有名人也有普通人
經多方推薦和嚴格遴選,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研究員遲福林,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等16人被聘為社會監督委員會委員。社會監督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選舉遲福林為主任委員,俞可平為副主任委員,黃偉民為秘書長。
姚立新表示,本屆社會監督委員會委員分布在學術、法律、醫學、財會、媒體、志愿者等各行各業,其中一些在自己的領域知名度較高,也有一些普通人。在遴選過程中,沒有強調是否為名人,而是強調專業性和社會性。希望通過他們將各行各業的建議意見匯總。
黃偉民指出,社會監督委員會的監督是社會化的第三方監督,是綜合性監督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與其他的監督工作相互補充,并發揮獨特作用,既不包攬也不替代。
工作怎么做?
以志愿服務方式開展監督,不從紅會獲取任何報酬
據介紹,社會監督委員會成立后將展開三個方面的監督活動:一是每年固定的監督事項,如捐贈款物的管理和使用情況、紅十字會重大項目實施情況等;二是引起媒體和社會公眾質疑的事項,社會監督委員會可以主動開展調查和監督,獨立向社會發布監督公告;三是接受中國紅十字會的主動邀請,對特定事項進行監督。
黃偉民說,紅十字會和社會監督委員會是合作伙伴關系,紅會通過聘請委員來進行社會監督。在工作中發生的費用、物資保障、辦公場地等由中國紅十字會提供和保障。
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表示,紅會將全力保障社會監督委員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為監督委員會開展工作提供一切便利條件。
姚立新說,委員將以志愿服務方式開展對紅十字會的監督工作,不從中國紅十字會獲取任何報酬,以保證監督獨立、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