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符合我國國情,植根于中國社會,從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既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體現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順應時代潮流,立足于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順應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吸收借鑒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正因為如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黨和國家活力、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以人為本,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堅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廣泛的途徑和便捷的方式,人民可以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依法行使民主權利、表達各種意愿、反映利益訴求;它通過各種制度設計讓各個階層、各個群體的意見和建議得到充分表達,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充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它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保障人民的主體地位,充分挖掘蘊藏于人民之中的創造潛能;等等。通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制度安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黨和國家的活力,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凝聚了社會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這一制度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我們黨的一切奮斗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造性地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建立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與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我們黨不斷推進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方面的改革,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充滿生機、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動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速度是同期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的3倍多,經濟總量躍升為世界第二,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這些發展成就無可辯駁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
這一制度有利于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始終以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共同富裕、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為價值取向。為了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實現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強調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同時,始終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在強調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同時,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堅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上都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強調一部分地區率先發展的同時,堅持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協調發展,努力縮小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推動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在強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同時,堅持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采取各種舉措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不斷縮小貧富差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通過各種制度安排,保障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這一制度有利于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既強調充分發揚民主,集中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又實現正確的集中,保證黨和國家的決策部署得到迅速有效的貫徹執行。這一制度優勢有利于中央政令統一、全國上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推動各項事業發展。也正是由于這一制度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夠把各種經濟政治社會資源迅速組織調動起來,快速高效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完成各項重大任務。近年來,依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這種特點和優勢,我國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妥善應對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災害,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
這一制度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度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兼顧不同民族、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利益,從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維護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國家統一與保證各少數民族享有平等權利相結合,使少數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務,保證了我國各民族不論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利,共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兩黨制和多黨制那種你上我下的權力爭奪型的政黨關系,也不同于一黨制那種權力壟斷型的政黨關系,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價值追求,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基礎上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