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2015年市場規模將逾5000億
家長可以用“全球眼”關注小朋友在幼兒園里的一舉一動,社區居委會可以用電腦和手機實時為群眾辦事,志愿者做義工可以同步換取智能積分并換購商品……這是重慶某智慧社區居民的真實生活——由于物聯網產業的應用和普及,老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加智能與便捷。
工信部今天正式公布《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物聯網由起步發展進入規模發展的階段,物聯網的發展將提升傳統產業的經濟附加值,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并將顯著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
物聯網是“兩化融合”的切入點
物聯網是指通過裝置在各類物體上的電子標簽(RFID)、傳感器、二維碼等,經過接口與無線網絡相連,從而給物體賦予“智能”,實現人與物體的溝通,也可以實現物體與物體互相間的“對話”。這種將物體聯接起來的網絡被稱為物聯網。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經濟生活的應用,是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的切入點。”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鄔賀銓說,“物聯網在各行各業、社會管理和民生方面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談到物聯網將給千家萬戶帶來哪些便利,鄔賀銓說,比如在醫療保健方面,由于醫療資源有限,如何將有限資源服務于更多的老百姓,特別是偏遠地區的患者,通過物聯網實現遠程醫療,不僅可以幫助解決患者的病痛,還可預約掛號。除了看病,還可通過物聯網及時向醫生咨詢,提前預防。
突破500項物聯網關鍵技術
當前,關于物聯網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美國已將物聯網上升為國家創新戰略的重點之一;歐盟制定了促進物聯網發展的14點行動計劃;日本的U-Japan計劃將物聯網作為四項重點戰略領域之一。
目前,我國已將物聯網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國力爭在‘十二五’時期,解決500項物聯網領域的關鍵技術,比如傳感器、RFID芯片、通訊上的核心技術,應用領域的開發技術,以解決行業的共性需求,攻克制約行業發展的瓶徑。”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李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500項關鍵技術包括4個方面:在信息感知領域,攻克智能化、小型化、高靈敏度等傳感器技術;在信息傳輸領域,研究新型的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開發傳感器節點及傳感網組網與管理技術;在信息處理領域,掌握海量信息存儲和處理、數據庫的核心技術等;在共性技術領域,提高基礎芯片的設計能力,提升信息安全技術水平等。
李力強調,衡量重要研究成果和關鍵技術的主要依據是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廣泛的應用基礎和顯著的產業化前景。
據透露,“十二五”時期,我國還將研究制定200項以上國家和行業標準,到2015年完成物聯網產業的體系構建。李力表示,將實施三個領域的九大工程,包括在經濟運行中的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面向基礎設施和安全保障的重點領域和面向社會管理和民生服務的領域,。
2015年市場規模將逾5000億元
目前,我國物聯網發展與世界同步處于起步階段,技術研發不斷取得突破,標準體系不斷完善。鄔賀銓表示,盡管從總體上講,世界各國的物聯網產業都還是剛剛起步。但一些發達國家的起步在于應用,他們在關鍵技術,比如芯片、軟件等方面開發應用得比較早。我國的起步在低端,從應用規模和應用水平上都有差距。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物聯網蘊含著巨大的創新空間和機遇,對通信網絡、基礎電子、軟件、信息服務等產業提出更高的創新需求,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選擇。
據工信部預測,2015年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逾5000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成熟時將啟動萬億元級別的市場規模。可以看出,物聯網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推動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和在重點領域的應用示范是未來五年物聯網發展的主要任務。
“2010年物聯網的市場規模已達2000億元左右。如果大規模推廣應用,市場規模就更大了。”鄔賀銓表示,目前,基礎元器件有上百億元的市場規模,包括攝像頭在內的傳感器800億元至900億元。另外,在交通、電力產業物聯網應用帶來的間接效益將更大。
李力表示,由于物聯網關聯領域廣、涉及部門多、產業間交叉融合,未來5年將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制定政策法規,加大財稅支持,加強國際合作,為物聯網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