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被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溫家寶在闡述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時強調,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提高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認為,中國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不僅是從國內情況出發,也綜合考慮了全球流動性寬松、輸入型通脹壓力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它既保證了一定的可預測性,又為可能發生的問題留下調整空間。“這種穩定是綜合內外考慮并富有預見性的”。
在中國廣大的農村,連續多年的惠農政策對減輕農民負擔、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起到重要作用,從而有效保障了糧食生產的安全。
“最近這幾年真不錯。”哈爾濱楊樹鄉民權村村民谷殿富告訴記者,“因為政府給了不少優惠政策,有糧食補貼、柴油補貼,還有種子化肥補貼,再一個就是農村合作醫療,給我們農民解決了一塊心病。”
和梁紅健一樣,這兩天正忙著采購農資準備春耕的谷殿富也惦記著今年的糧食收購價。從北京傳來的消息讓他寬心不少: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繼續增加對農民的生產補貼,繼續實施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
受訪專家指出,無論是具體如穩定物價這樣的調控任務,還是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穩定這樣的戰略決策,目的都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從而切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社會的穩定和諧又對促進經濟正常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十二五”開局之年,隨著改革進入更多觸及深層矛盾的“深水區”,中國社會發展將步入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和社會矛盾多發的特殊歷史時期。
“如何保持社會穩定,是一個更重要的課題。”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應該建立一種多元結構,發揮政府、民眾和市場多方面的力量,共同維護社會穩定。
人們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以相當的篇幅作了深入闡述。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嚴書翰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對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國家長治久安意義重大。
“十二五”開局之年,世界正處于后金融危機時期,全球經濟具有不穩定性和脆弱性。國際政治格局更加錯綜復雜,一些國家因這樣那樣的原因陷入混亂。
“這些都提醒我們要更加認真、仔細和勤勉地處理好自己的問題,不單是追求短期的穩定,還要為可持續的長治久安打下基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時殷弘指出。
對于在拉薩八廓街售賣旅游紀念品的藏族商人拉措來說,這個開局之年的最大希望就是“社會能平平安安的,游客來玩得高興,我們掙得錢也多”。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馮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