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您曾援引香港某雜志上的一句廣告詞說,投資錯過了深圳特區,錯過了上海浦東,千萬不要錯過天津濱海新區。為什么?另外,天津市提出,“不分內外資、不分所有制、不分大中小,只要是好項目我們都要引到天津來”。天津已經吸引了一大批大項目落地生根,那么下一階段“好項目”的標準和引進的重點是什么?
黃興國市長:上世紀80年代,深圳的開發開放,主要是發揮全國改革“窗口”和“試驗場”的作用。90年代,上海浦東新區開發開放,主要是推進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是在我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背景下展開的,要探索新時期科學發展的新模式。
國家之所以把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布局,是因為它具有多方面的比較優勢。一是地理區位優勢。濱海新區對內腹地遼闊,涉及12個省市自治區,是聯系南北方、溝通東西部的重要樞紐;對外面向東北亞,是連接亞歐大陸橋最近的東部起點。二是綜合服務功能優勢。濱海新區有貨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五位的港口,有全國最好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北方最大的保稅區,同時,還聚集了保稅港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綜合保稅區等幾乎所有形態的對外開放區域。三是產業和科技優勢。濱海新區集聚了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眾多優勢支柱產業,還有密集的教育、科技、智力和人才資源。四是土地和資源優勢。濱海新區有1200多平方公里鹽堿荒地可作為生態和建設用地,有豐富的油氣、地熱和濕地資源。這些優勢都集中在一個地區,確實是不多得的。
濱海新區這些年的經濟發展很快,勢頭很猛,已經成為我國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帶動區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極。國家非常支持濱海新區的發展,國家有關部委分別制定優惠政策,全力推進濱海新區開放建設。天津市也從財政、稅收、土地、服務等各個方面支持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為各地投資者打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濱海新區已成為投資的熱土和回報率較高的地區之一。目前,世界500強企業已經有96家在新區落戶,外商投資企業累計超過1.5萬家。所以有媒體說,如果投資者錯過了深圳,錯過了上海浦東,千萬不要再錯過天津濱海新區。
堅持抓大項目好項目不放手,是天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制勝一招。自2007年天津市第九次黨代會到目前為止,全市已累計推出各類重大項目940項,累計投資1.84萬億元,不僅優化了產業結構,而且增強了發展后勁。我們強調堅持不懈地抓大項目好項目建設,要不分內外資、不分所有制、不分大中小,只要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符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的項目,都要努力吸引過來,著力促進高新技術產業、新興戰略產業,以及循環經濟、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發展。當前,我們正在圍繞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國防科技、輕工紡織8大優勢支柱產業,逐個制定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吸引相關的大項目好項目,延長產業鏈,培育更多的經濟增長點,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同時,在發展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旅游業、商貿會展、中介服務等方面,也是我們吸引項目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