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久久综合-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香蕉久久久久-久久网站视频-久久网免费

專稿視頻海外看兩會
訪談熱詞記者手記
提案議案評論語錄
人大論壇代表委員之聲
報告解讀百姓與兩會議程兩會辭典
數字兩會關注十二五圖片花絮
手機問政提案議案pk臺
熱點調查網友看兩會
  獨家訪談
獨家專訪云南省長:將在城鎮推廣低碳生活方式
2010-03-11 11:02

中國日報:氣候變化、低碳經濟是當前“后危機時代”的熱詞,云南是如何平衡經濟快速增長與實現低碳轉型?

秦光榮: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長期以來,云南一直重視節能減排工作,推動低碳經濟發展。我們一是不斷完善節能減排工作制度和政策措施,并加大財政資金投入。二是大力扶持企業開展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部分行業和企業節能減排的技術在全國領先,甚至處于世界先進水平。比如全國煉鐵工藝單位耗能平均438千克標準煤/噸,我省的昆鋼股份僅為390千克標準煤/噸;云內動力自主開發的節能、環保型柴油機達到歐四排放標準。三是著力發展優勢生物產業、裝備制造、光電子、旅游、現代物流等低能耗、低排放產業。四是淘汰落后產能,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加大淘汰小火電、小煉鋼、小鐵合金、小黃磷等落后產能,強化現役燃煤電廠及鋼鐵行業脫硫設施建設,全省已有893.5萬千瓦燃煤脫硫機組建成投產。五是大力發展水電、太陽能、風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適當控制火電規模。2006-2009年我省水電新增發電量290億千瓦時,替代化石燃料1044萬噸標準煤,折合減排二氧化碳約2600萬噸。近五年來,全省新建沼氣125萬戶,相當于節省薪柴約250萬噸,折合37萬多噸標煤。六是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增強碳匯能力。我們不斷加強三江流域防護林建設,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防護林工程等生態建設工程,全省活立木蓄積量超過17億立方米。“十一五”前四年,云南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4.27%,經過今年的努力,可以圓滿完成單位GDP能耗下降17%的預定目標。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從3.14/萬元下降到2.67/萬元,全社會實現節能量1160萬噸標準煤,折合減排二氧化硫18.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000萬噸。

今后,我們將圍繞節能減排目標,著力做好六項工作,努力走出一條符合云南實際的低碳發展之路。一是著力改變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提升重化工業精細化發展水平;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有效遏制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增長;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是著力改變不合理的資源利用方式。盡快理順并建立能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成本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降低廢棄物再生利用成本,用價格杠桿促進企業在“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中尋求各種資源使用的最佳替代效應。

三是著力改變不合理的能源結構。積極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控制發展火電,進一步淘汰小火電,強化對火電脫硫項目建設和運行監管;有序開發水電,推進水火電同網同價改革,構建多元化電力格局,奠定和鞏固云南清潔能源大省的地位。

四是著力改變不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積極爭取國家增加對我省的生態財政轉移支付和環保投入力度,建立省級生態促進和激勵機制,加大對生態保護重點區域的投入。爭取在增加碳匯和開展碳匯交易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

五是著力改變不合理的物流運輸結構。我省物流運輸以公路為主,據測算公路的單位能耗是鐵路的18倍、水路的22倍。為此,我們將增加鐵路營運里程和提高鐵路運輸量占全省運輸總量的比重,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和城際高速鐵路建設,大力發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六是著力改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推廣沼氣使用、節柴改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光伏利用、秸稈優質化能源利用,改善農村能源結構,減少化石能源和薪柴消費。在城鎮倡導低碳生活方式,通過推廣節能燈、減少塑料袋消耗等方式,盡量減少和糾正高能耗、高浪費的消費方式,養成一種文明、節儉的綠色生活方式和習慣。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發表評論
我來評兩句:
匿名發表     用戶名   密碼

新聞熱搜
  手機問政
· 江蘇蘇州 1377***5616
希望政府能關注農村養老保險,讓到了退休年齡的農村人安享晚年。
· 上海 1365***7992
房價居高不下,百姓何以為家?貧富分化加劇,和諧從何談起?男女比例失調,社會如何穩定?
· 江西南昌 1397***0023
國內的很多收費高速公路,收費程度早超出其施工及維護成本,不知能否將其列入討論議程,實現真正的四通八達。
· 湖北武漢 1397***3921
美國總統奧巴馬每天要看10封來自民間的信件!言路暢通很重要,不知道我國有沒有這樣的機制?


客服電話:010-84883300  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contact@chinadaily.com.cn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