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企如何獲利?
中國鋼鐵協會今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納入協會統計的77戶大中型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8408.41億元,實現利潤244.6億元,產品銷售利潤率達2.91%,比全國工業行業平均銷售利潤率6.2%低3.29個百分點。數據還顯示,77戶大中型企業中,有10戶企業虧損,虧損面達13%,虧損額6.5億元。
在大家都關注鐵礦石價格飆升給中國鋼企帶來巨大成本壓力時,我們不得不注意到,仍有87%的大中型鋼鐵企業盈利。同時,中鋼協秘書長張長富表示,截至2010年底,全行業的煉鋼產能已達到7.68億噸,明顯大于國內市場的需求,總體產能過剩的矛盾突出。究竟中國鋼鐵企業在巨大成本壓力下,為何還有87%的企業能盈利?鋼鐵產能已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中國鋼鐵企業為何還要大量進口鐵礦石,加大煉鋼產能呢?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吳新春表示,2010年國內國產鐵礦石產量為10.7億噸,保守考慮今年國產礦的增速將在10%左右,若折合為成品礦,今年國內產量將達到4.05億噸,比2010年增加3700萬噸。僅這一點,就可直接減少進口鐵礦石2500萬噸左右。
而從國際供給方面看,今年海外礦商對中國的鐵礦石供給大概將增加3500萬噸。綜合起來預計,2011年將出現5800萬噸的供給超量。此外,2011年還將新增3000萬噸的權益礦。根據此前工信部對于今年我國粗鋼產量的預計——6.6億噸,今年供應中國市場的鐵礦石將會出現7000萬噸以上的過剩。
羅冰生分析說,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中國仍然出現超量進口鐵礦石的現象,更多的是“囤貨待漲”的貿易炒作帶來的虛假需求旺盛。
在全球鐵礦石進口方面,中國是唯一存在兩種進口價格的國家。在年度長協談判機制被打破前,一種價格是年度長協價格,另一種則是中國港口的現貨價格。中國的鐵礦石價格雙軌制,導致特殊企業在長協價與現價之間獲取差價。
我國有112家大型央屬單位有進口資質,中間有許多代理公司,這些代理公司加價30%到50%將鐵礦石出售給沒有進口資質的中小鋼企,代理公司獲得代理收入,大型鋼企因為倒賣多進口的長協礦而大獲其利。據“我的鋼鐵網”估算,2008年我國長期協議進口的鐵礦石中有超過10%被倒賣,2007年各進口企業倒賣長協礦的收入至少超過200億元。這就不難理解,為何87%的大中型鋼企在鐵礦石價格不斷躥升的同時,還能保持年年盈利的原因。
隨著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不斷深入,中國鋼企通過不斷挖掘“錢力”,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來提高鋼材性能和質量,逐步降低生產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因鐵礦石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在中國鋼鐵市場產能過剩,產量高位,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在大型鋼廠仍在積極托市,以寶鋼為代表的大型鋼企多次逆市提價,確保鋼價堅挺無比。將鐵礦石漲價等成本因素無形中轉移到鋼鐵消費者身上。
三大礦山的單方面提價的局面短期很難扭轉,中國鋼企的成本壓力將持續存在。靠倒賣鐵礦石、提高鋼產品價格等措施來維持鋼企利潤的辦法,就如同兔子的尾巴一樣——“長不了”。徹底改變鐵礦石的供求關系,爭取中國鐵礦話語權,讓鐵礦石回歸到合理價位才是當局應該解決的關鍵問題。
來源:人民網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