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談判
一年一度的鐵礦石價格談判最早開始于1981年,經鐵礦石供應商和消費商談判協商后,雙方確定一個財政年度的鐵礦石價格。直到2010年4月年度長協價格被顛覆,取而代之的是以現貨市場為基準的季度定價機制。2011年鐵礦石談判則徹底被叫停,中國不得不卷入一場持久的鐵礦石話語權之爭。
2003年11月,受商務部委托,寶鋼代表中國鋼鐵企業開始參與鐵礦石談判。連續三年跟在日本、德國后面接受了首發價(漲幅分別為18.6%、71.5%、19%)之后,2007年寶鋼終于拿到了漲幅9.5%的談判結果。接下來,2008年粉礦79.88%、塊礦96.5%的漲幅,讓國內企業頗有怨言。
2009年鐵礦石的談判權,轉移到了被認為能更多代表行業利益的中鋼協手中,中鋼協試圖將價格拉回2007年水平,即下降40%。8月13日,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公開表示,進口鐵礦是企業行為,要本著政企分開的原則不直接干預,由企業和行業協會與鐵礦石的供應商按照公平的原則進行談判。“我們推舉一家對外,由中國的寶鋼代表中國鋼鐵界和世界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去談價格,我看這是合情合理的。”代表中國與三大鐵礦石供應商談判的權利實質上又一次轉到了寶鋼的手上。就在不久后,中鋼協就與澳大利亞FMG公司簽訂了為期半年的長期協議價,其中粉礦下降35.02%;塊礦下降50.42%。但不幸的是,這個被稱為“中國價格”的協議價,由于中國方面無法在約定的期限內提供融資,于40多天后失效。
年份
|
達成協議時間
|
談判雙方
|
鐵礦石漲幅
|
購買方
|
供應方
|
粉礦
|
塊礦
|
2009年
|
2009年8月
|
中鋼協
|
FMG
|
-35.02%
|
-50.42%
|
2009年
|
2009年5月
|
日新鐵
|
力拓
|
-33%
|
-44%
|
2008年
|
2008年01月
|
寶鋼
|
力拓
|
79.88%
|
96.5%
|
2007年03月
|
日本日新鐵
韓國浦項
|
巴西淡水河谷
|
65%
|
71%
|
2007年
|
2006年12月
|
寶鋼
|
淡水河谷
|
9.5%
|
9.5%
|
2006年
|
2006年6月
|
寶鋼
|
必和必拓
|
19%
|
19%
|
2005年
|
2005年2月
|
日本日新鐵
|
力拓
|
71.5%
|
71.5%
|
回顧中國鐵礦石談判的歷史,基本上以中方“力不從心”的失敗告終。雖然2010年度中方與三大礦商談判一度僵持,但“曲未終人已散”,仍以中方默認三大礦商的季度定價要求收場。2011年,談判形勢的嚴峻較往年有過之而無不及。
自從2003年加入國際鐵礦石談判以來,這個最大的買家卻在資源定價上毫無話語權,而占世界鐵礦石出口65%份額的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在價格談判中一言九鼎。從2010年4月開始,三大礦山公司打破了一年一度的鐵礦石談判模式,將之改成了季度定價模式,進而發展成了指數定價。中鋼協特邀分析師羅冰生表示:“受鐵礦石供求關系的影響,中國鋼企在談判時沒有任何發言權,只能被迫接受三大礦山給出的價格,所以只能暫停,而以后鐵礦石談判并非完全沒有,只不過是不會統一去談。”同時,他表示,“只有當2-3年后鐵礦石供求關系發生逆轉,中國鋼廠對海外鐵礦石依存度降低,中國鋼廠與三大礦山才有可能重新回到談判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