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尾部(7月1日攝)。 7月1日上午,我國第一臺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從江蘇江陰啟航。未來47天,它將駛向東北太平洋,進行5000米級海試。新華社記者余曉潔 攝
記者:“蛟龍”號下一步的目標是什么?
王飛:挑戰5000米深度成功后,“蛟龍”號計劃將擇機再次進行海試,并進行坐底,在海底進行一些科研考察工作,進一步驗證潛水器性能。
此次5000米級海試成功后,搭載“蛟龍”號的“向陽紅09”船將返回,而為此次海試擔負保障警戒任務的“海洋六號”將繼續在太平洋國際海底執行大洋調查任務。
但是,這次沖擊5000米深度,是“蛟龍”號的“試驗中的試驗”。是繼2010年3000米級海試成功下潛到3759米后,對一年以來我們對“蛟龍”號進行一系列升級改造的檢驗,海試的目的就是要發現問題,然后對“蛟龍”號不斷進行完善。
潛水器下潛的深度只是一個數字,雖然這個數字全面檢驗了潛水器的各項性能,但僅僅下潛到某一深度,遠遠不是潛水器的全部功能。在接下來的下潛中,我們還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進行各項科研作業,檢驗各項設計功能。
記者:請介紹一下自從“向陽紅09”船出發以來,各方如何支持載人深潛活動的。
王飛:“蛟龍”號此次5000米級海試是國家863支持項目,國家海洋局是組織實施部門。國家海洋局“向陽紅09”船出發前,國家海洋局領導多次看望海試隊員,鼓勵他們樹立必勝信心,并提出殷切希望?!跋蜿柤t09”船16日到達海試區域后,國家海洋局領導在北京通過視頻形式對“蛟龍”號海試隊進行了慰問。“蛟龍”號兩次下潛期間,科技部和海試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領導和相關人員非常關注海試進展,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海試的支持,并參加國家海洋局24小時在海試陸基保障中心安排值班,及時協調解決海試中的問題。
回想見證“蛟龍”號突破5000米深度的時刻,我的心情可以說是既緊張又不緊張。說緊張,是因為突破5000米的意義重大,是來自于對我國海洋科學技術發展的強烈自豪。說不緊張,是因為我始終對我們的科研人員和海試團隊有堅定的信心。
必須強調一點,對于海洋科研裝備來說,能作業才是最根本的。5000米也好,7000米也好,只是“蛟龍”號發展中的一個個深深的腳印。對“蛟龍”號這樣的海洋高科技裝備,我們的目標是“既要下得深,還要用得好”,這樣才能真正為深??碧娇蒲蟹?。
來源:新華網 編輯:段若蘭
相關報道
權威訪談:揭秘“中國蛟龍”
3日,即5千米級海試起航后第三天,已為祖國服役30余載的“向陽紅09”母船正“腹裹”著她引以為豪的“蛟龍號”,朝著遙遠的東北太平洋開進。
如果順利,10多天后它們將抵達海試區域。在那里,“蛟龍號”有望創造中國載人潛水器新歷史——沖擊5千米級新深度。
這條“中國蛟龍”有何風采?肩負什么使命?深海作業是怎樣一幅圖景?如何保障水下人員的安全?它背后有多少科研人員默默的奮斗和奉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