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一早開始,一則60秒的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在紐約時報廣場戶外大屏幕播放。在接下來4周時間內,從每天早6點至凌晨2點的20小時內,這則宣傳片每小時播放15次,總計播放將近萬次。圖為紐約時報廣場宣傳片播放現場。中新社記者孫宇挺攝
在17日于美國紐約時報廣場首播的《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中,姚明、鄧亞萍、郎朗、譚晶、李彥宏等中國知名人士、各界精英無疑星光熠熠。但在片中同時亮相的還有維吾爾族老媽媽阿里帕、鄉村女教師李靈、熱愛航海的翟墨和鞍鋼工人郭明義等美國人相對陌生的面孔卻也是中國國家形象的代表。
雖然他們民族不同,職業各異,擁有各自的夢想與追求,但他們都用微笑折射出中國普通百姓的故事,向世界展現出一個友好熱情、蓬勃發展的中國。
阿里帕老媽媽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國家形象的代表。看著片中的自己,她有些遺憾,“早知道是宣傳我們國家的形象,我會好好準備一下,在烏魯木齊訂制一套漂亮的民族服裝。”
共59個人物,60秒鐘時長,每個人在片中亮相約一秒。盡管只是一秒鐘,阿里帕在拍攝時還是一直出汗,總是問工作人員“我能不能拍好啊?這樣行嗎?”
去年來北京拍攝時,這位來自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的維吾爾族老人并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后來當被告知片子要在海外播出時,阿里帕感到很緊張。
影片中,這位老人身穿鵝黃色長袍,戴著花頭巾,慈祥地微笑著。“我是以一個母親的形象出現的,代表了中國的母親。”她用維吾爾語告訴記者。
他們確實只是普通的中國人,但是他們的故事卻并不普通。
自上世紀60年代起,阿里帕含辛茹苦撫養著收養的維吾爾、漢、回、哈薩克四個民族的10名孤兒。在她家里,至今保留著一口直徑約一米的大鍋,在過去的歲月里,阿里帕媽媽和已經過世的阿比包爸爸,每天就是用這口鍋,做出飯菜,養育這些孤兒和他們的9個親生孩子。如今,這個大家庭里已是幾代同堂,全家聚齊了共有180多口人。
“我只是個普通人,做了微不足道的事而已。因為我們國家和外國都很友好,我才有機會成為形象片中的一個人物,讓世界知道有我這么個人。”阿里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