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學發展保駕護航,為祖國的藍天白云披荊斬棘,為人民的環境健康鞠躬盡瘁。”這是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2008年履新時的感言。
在“十一五”即將收官、“十二五”即將開啟之際,這位共和國首任環境保護部部長向新華社記者細數我國環保工作取得的成績,剖析我國面臨的環境形勢,展望中國環保新道路的美好前景。
污染物減排目標提前實現 環保工作取得六大成效
記者:環境保護部的成立是“十一五”期間我國環保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作為首任環境保護部部長,您如何評價“十一五”期間環保工作?
周生賢:組建環境保護部,這是幾代環保人的期盼,表明我們環保工作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了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主干線、主戰場和大舞臺。“十一五”以來,我們以解決影響可持續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以污染減排為抓手,環境保護成效不斷顯現,突出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提前實現。經過各地各部門共同努力,2006-2009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計分別下降9.66%和13.14%。今年上半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同比下降2.39%。“十一五”二氧化硫減排目標提早一年實現,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提早半年實現。二是污染防治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09年底,我國脫硫機組裝機容量占全部火電機組的比重由2005年的12%提高到71%,城鎮污水處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3%。三是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綜合作用日益顯現。積極開展規劃環評,不斷深化項目環評,加快淘汰落后產能,2006-2009年,上大壓小、關停小火電機組6006萬千瓦,淘汰落后煉鐵產能8172萬噸、煉鋼產能6038萬噸、水泥產能2.14億噸。四是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取得新進展,集中力量開展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五是環境監管機制不斷創新,著力構建區域空氣聯防聯控工作新機制,不斷深化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的政策舉措,環境經濟政策、環境標準、環境執法等方面的機制創新也取得不少突破。六是部分環境質量指標持續好轉。與2005年相比,2009年環保重點城市空氣二氧化硫平均濃度下降24.6%;地表水國控斷面高錳酸鹽指數平均濃度下降29.2%;七大水系國控斷面I-Ⅲ類水質比例提高16.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