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書記盧展工在多個場合強調領導干部要切實轉變作風時舉例,某市一年搞了二十多個活動,群眾反映強烈。盧展工說:“籌備、舉辦這些活動,要花多少精力,花多少錢,人民群眾又能從這些活動中受益多少呢?”
盧展工一席話,將眾人目光引到了“節慶現象”上。各地節慶活動到底多不多?有沒有實效?
背景 盧展工批一些地方“活動”過多
近日,省委書記盧展工在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學習貫徹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及在南陽、信陽、洛陽調研時,再次談到領導干部作風轉變問題。
11月8日,省會各媒體刊發盧展工講話精神,其中提到目前頗為流行的“節慶現象”。
盧展工說,當前各種論壇、節會、慶典等活動過多,干部群眾反映比較強烈。
“如果領導干部每天都忙于參加各種活動,那么工作怎么辦?對于這些活動,各地各部門要認真理一理。有些活動也很重要,但一定要少而精。”盧展工說。
盧展工甚至舉例,我省某市一年內舉辦二十多個活動,這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對這個問題各地都要認真反思,引以為戒。”
現象 各地官辦節慶活動五花八門
盧展工關于河南“節慶現象”的一席話,引發外界關注和網友共鳴。
網友“洛風來兮”發帖,省內最近幾年節會輪番上演,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對地方經濟究竟帶動有幾何,這個問題值得商榷。比如,不久前河洛文化旅游節剛悄無聲息地結束,開封菊花節、云臺山國際旅游節和第八屆少林武術節等又開始,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對此,河南省社科院中原文化研究專家張新斌研究員說,河南各地節慶活動過多現象,的確存在。
他以自己為例,上個星期,他剛在固始參加第二屆中原根親文化節,這個星期,又要到焦作參與一個論壇。
搜索見諸報端的節慶活動,可謂稀奇古怪,五花八門。
除去那些以地方歷史文化名人為名義的節慶外,產櫻桃的地方有“櫻桃節”,產襪子的地方有“襪子節”,產板栗的地方有“板栗節”。總之,能與自己這方水土特色掛上鉤的,都可能被打上節日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