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事業單位改制中國有資產流失,根本目的是要推動事業單位改制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
事業單位改制的目的,從根本上講,就是通過事業單位的公司化改造,使事業單位逐步轉變為遵守市場經濟運作規律的市場競爭主體,更好地得到發展。因此,在進行資產評估時,既不能人為地低估,以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同時也不能高估,給轉制后單位的發展帶來困難。
對那些在轉制中產權發生變化的單位,要作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重點。除了要保證資產評估的客觀公正外,關鍵是在進行產權轉讓時要引進市場機制,即通過競拍實現公平、公正、公開。而對那些實行公司化改革后產權不發生改變,即仍然為國有單位或國有控股單位的,則應把重點放在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上。
那種不分具體情況的所謂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使得改革遲遲不能進行,其結果,非但防不了國有資產流失,還可能會造成國有資產以其他的方式流失。只有正確認識不同事業單位的資產狀況和特點,以及這些單位在改制中應把握的重點,才能客觀地認識事業單位改制過程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問題。
與國有企業改制一樣,事業單位改制是一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改制受阻,或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這就要求在事業單位改制中,對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問題進行系統的思考,借鑒國有企業改制的經驗,正確認識與防止事業單位改制中的國有資產流失,推動事業單位改制順利進行和改制后健康發展,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三類事業國資改制各有重點
看待事業單位改制過程中的國有資產流失,應該圍繞事業單位改制的目標,正確認識和深入分析事業單位的資產狀況。根據資產與負債的情況,目前我國事業單位的資產狀況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資不抵債。這類事業單位往往資產狀況較差,成長性也較差,甚至有些單位已經名存實亡,不盡快進行轉制,不但不能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而且還會給國家財政帶來沉重的包袱。從嚴格意義上講,這類單位已經沒有凈資產或凈資產為負,即使把它無償轉讓也談不上國有資產流失問題。
在這類事業單位改制中,如何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才應該是關注的重點,而不應該是如何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如果對此認識不清,忽視了這類單位國有資產凈值為負的實際情況,就可能會延誤改革的最佳時機,包袱非但不能化解,還會產生更大的包袱。
第二類是資產與負債大致相當,資產狀況一般。在這類事業單位改制中,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如何通過體制機制的轉換,促進事業單位突破瓶頸,實現更好的發展問題。在這類單位中,實際上也沒有什么資產可以流失了。對這些單位,應該通過轉制,使其得到更好的成長,而不是防止所謂國有資產流失問題。
譬如,對于雖然資產狀況一般,但發展前景卻很好、成長性也很好的事業單位,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與企業生存與發展結合起來;對于資產狀況確實一般,發展前景也不明朗的事業單位,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可能性不大,則應采取多種形式放開搞活。只要能夠做到債務和資產一起走,無論怎樣改,都不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加快改革的步伐,無論對于事業單位本身還是對政府財政,都會更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