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代表、陜西省省長趙正永8日在討論十八大報告時表示,“報告要求我們更加自覺的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現代化建設中,這是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針。強調人與自然關系,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
在陜西代表團開放日活動中,代表們圍繞胡錦濤同志所作的十八大報告,結合陜西省實際,就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等發熱點問題各抒己見。
十八大代表、陜西省省長趙正永就陜西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從文化大省發展為文化強省發言。他說,十八大報告里提出“建設文化強國”的目標,這對陜西是很大的鼓勵。陜西的歷史和民俗文化不僅燦爛多樣,而且具有唯一性、至高性和世界性,這些文化資源正在成為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
趙正永介紹,陜西省政府采取了積極措施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首先是培育市場主體。去年新成立的陜文投等省直八大文化企業集團各項經營指標都在快速增長;二是用政策鼓勵文化產業發展,通過財政、稅收等扶持、優惠政策,為文化企業發展創造寬松的成長環境;三是打造文化園區、基地,目前,已建成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一個、國家級文化基地11個;四是在大力鼓勵精品力作創作的同時,由政府“買”文化讓老百姓天天有戲看、有文化活動參與。
李金華代表則關注了經濟體制改革的問題。他認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對此,十八大報告里提出了兩個“更好”,即更好地尊重市場規律,更好地發揮市場作用。“我國經濟領域里出現的各種問題,根子是經濟體制改革不到位。要想取得成效,就要繼續深化改革。”
曾任國家審計署審計長的李金華舉了兩個例子。一是“審批經濟”雖然從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導致政府部門的權力過于集中。二是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的中小企業,仍然面臨“玻璃門”、“彈簧門”等問題,不能平等參與市場競爭。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必須與行政體制改革統一考慮和部署。” 李金華認為,經濟體制改革的很多問題解決不了,很大程度來自行政體制改革不到位。
十八大代表、陜西省發改委主任祝作利在討論中表示,陜西目前通過項目的布局調整,改變省內水資源和資源開發利用的互補性問題。他說,陜西全省不缺水,但水資源分布不平衡、陜北地區水資源緊張的問題比較嚴峻。
作為國家確定的能源化工基地,怎樣處理好發展和資源的關系?祝作利說,陜西一方面通過持續、大規模的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改善了生態環境,降雨量從以往的每年200-300毫米增加到了400-500毫米;另一方面,通過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實現節約、循環用水。
祝作利認為,解決水資源與工業發展的根本途徑是“依水定項目”。“首先保證老百姓的生活用水,余下有多少水就上多少項目。沒有水,就不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