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農村消費擔當擴大內需的重任,成為今年兩會關注的焦點之一。
一些代表委員表示,如何進一步破解影響7億農民消費的體制或機制障礙,直接考驗開拓農村市場的成效,更事關國內經濟復蘇大局。
門檻一:如何持續營造刺激農民消費“政策效應”?
家住四川簡陽市菜子村的農民許菊華,這幾天剛買了一臺29英寸彩電。“因為政府給補貼174元,我毫不猶豫地換掉了原來的小彩電。”據財政部測算,實施4年的家電下鄉補貼政策,預計實現銷售6億臺(件),拉動國內消費約1.6萬億元。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省長姜大明說:“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大力啟動農村內需,這叫‘老外不行靠老鄉’。”一系列刺激農村消費的重要措施,是財政政策工具的一項創新。
溫家寶總理在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國家正抓緊研究出臺鼓勵消費的政策措施,積極發展消費信貸。同時將用好用活400億元中央財政補貼資金,做好“家電下鄉”“農機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等工作,使企業增加銷售、農民得到實惠。
在刺激政策作用顯現的同時,一些農民也表達了新的期盼。“補貼政策是好的,但我感覺還不夠實惠。”在湖北、重慶,部分農民反映家電下鄉的補貼程序太復雜:購買時需全額付款,然后憑發票到鄉鎮財政所申請,再到縣財政報銷,要花20天。
顯然,刺激農村內需的政策如何高效運作,仍是個值得研究的新課題。
據國家統計局測算,農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費支出,將對整個國民經濟帶來2元的消費需求。
一些代表委員表示,能否持續推出針對農村市場的刺激政策,事關擴大內需大局。家電下鄉、汽車下鄉之后怎么辦,應及早研究。今后應不斷提高農村消費的財政補貼水平,持續擴大下鄉產品的補貼范圍,同時簡化補貼手續,降低農民消費成本。
門檻二:如何防止預期收入下降抑制農民消費?
一些代表委員認為,擴大農村內需,不能只盯住農民腰包里那幾個錢,更重要的是如何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臨沂市市長張少軍說,農民收入已連續幾年增長,提升了農民消費能力。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大量農民工失崗,加之農產品價格下降,今年能否保持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有待觀察。
消費問題既是收入問題,也是分配問題。要提高農民消費水平,還要改善城鄉社會資源的分配關系。
全國政協委員紀明波表示,在4萬億投資計劃的構成中,用于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的投資為3700億元,相對于農村需求,仍是杯水車薪。審視已經出臺的各地投資計劃,大都投向交通、基建等立竿見影的工程,少見農村項目的影子。
“政府投資如果偏離了促就業、保收入的核心目標,可能僅是一次簡單的投資擴張,不能為經濟持續發展形成一個良好的消費基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說。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將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中央財政擬投入420億元。針對農民工就業難,報告強調將發揮政府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帶動農民工就業的作用,組織返鄉農民工參與農村公共設施建設。
“這顯示中央更加突出投資促就業的意圖。”紀明波委員說。此外,報告還提出進一步增加農業補貼,今年中央財政擬安排補貼資金1230億元,比上年增加200億元。“財政補貼的逐年增加,彰顯中央正加快建立保障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
門檻三:如何消除農民即期消費的“后顧之憂”?
來自江西的全國人大代表說,去年南昌農村居民儲蓄存款余額超過152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5%,遠高于農民收入增幅。“兩個數據的反差顯示,農民消費信心不足,不敢花錢。”
南昌的情況是全國的一個縮影:大量農民收入沒有轉化為消費而沉淀為儲蓄。
事實上,我國已多次提出開拓農村市場,但多年來農村消費卻不溫不火。追根溯源,主要是農民花錢有后顧之憂,其中最大的隱憂是農民社保水平過低。
張少軍代表說,農村社會保障建設起步較晚,明顯滯后于農民的實際需要。如“存錢防老”在農村是普遍現象,已啟動的農村合作醫療等盡管實現了“廣覆蓋”,但仍是“低水平”的。農民未來支出預期過多,必然降低即期消費支出。
紀明波委員說:“多年來,農村公共產品主要由農民自己投資投勞提供,也擠占了農民的消費支出。”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將重點制定實施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出臺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要覆蓋全國10%左右的縣(市)。“這顯示中央正加快農村社保制度建設,著力提升農民的消費預期。”張少軍代表說。
門檻四:如何接長農村消費流通網絡的“短腿”?
來京前,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恒升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曉琳調查了當地的農村市場。她說:“很難想象,農民購買蔬菜、水果、牛奶等日用品,反倒比城里價格要高。像蘋果,一些農村市場每公斤4.2元,而城里只賣3.6元。”
全國人大代表康厚明說,兩會前回老家,看到農村消費明顯受到市場流通體系不健全的制約。突出矛盾是“三少兩多”,即農村銷售網點少,銷售品種少,農民可選擇余地少;農村假冒偽劣產品多,質次價高產品多。
據了解,目前我國農村市場實行連鎖經營的交易額占比不足10%。即使是傳統的農村批發市場,也由于道路、供水等基礎設施陳舊,加之缺乏質量檢測、交易結算、垃圾處理等配套服務,阻礙了流通效率。
“目前城市商業網點布局已制定了整體規劃,但農村商業網點整體規劃是缺失的。”王曉琳代表說。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改善消費環境,加快建設“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推進連鎖經營向農村延伸。
“擴大農村內需,除了配套加快商業流通網絡建設,還應加強水電路和通信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促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張少軍代表說,近年來農村加快電網改造,農電價格下降,就促進了農村家電消費。
門檻五:能否把農村消費放在城鄉統籌大局中考量?
一些代表委員表示,刺激農村消費不應只是當前應對危機的“權宜之計”,更應該成為促進城鄉一體化格局中有利長遠的戰略舉措。
目前,我國居民消費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城鄉消費差距大:占全國人口總數約三分之二的農村,只消費了全國三分之一的商品;農村人均日消費僅有5元多,5個多農民購買的商品才相當于1個城鎮居民。
“顯然,啟動農村消費市場的長遠之策,依然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長葛紅林如是說。
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成都市,率先將城市規劃變成城鄉一體化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政府有了發展規劃,農民就有了生產和消費的計劃,農村消費就能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葛紅林代表說。
來自重慶的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康厚明1980年就外出打工,1998年他用18年攢下的4萬元,回村蓋起一座二層小樓。“當時還很得意,現在很后悔,近300平方米的房子常年閑置,而我又在城里買不起房子。要有效激活農民的消費需求,必須有城鄉一體化的科學觀念。”
擴大內需,最大潛力在農村;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支撐在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在農民。人們期待,刺激農民消費的過程,同時也是破解“三農”難題的過程。
(編輯:霍默靜 來源: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 新華社記者 宋振遠、劉健、張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