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中國在線2008
|
廣電總局:每集電視劇可插播兩次廣告 2009-10-12 07:33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國家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答貝塔斯曼記者問 1、請您談談中國廣播影視的基本情況? 答:廣播影視60年來從小到大,從弱小到繁榮,廣播影視規模和覆蓋面迅速擴大,廣播影視節目生產制作能力大幅提升,廣播影視傳輸手段不斷改進和創新,農村廣播影視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廣播影視監管體系日臻完善,廣播影視人才隊伍逐步壯大,廣播影視國際影響力日漸提升。 (一)中國是一個覆蓋大國。目前中國已建成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無線、有線、衛星、互聯網等多種技術手段并用,中央與地方、城市與農村、國內與國外并重的規模龐大的廣播影視覆蓋網,廣播影視的傳播能力、覆蓋水平、服務質量大大提高。全國共有廣播電臺257座、電視臺277座、教育電視臺45座、廣播電視臺2069座,電視機、收音機的社會擁有量分別達到4億、5億臺,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5.96%和96.95%,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平;有線電視用戶達到1.63億戶,電影觀眾近20億人次;擁有城市電影院線34條、主流影院 1500家。 (二)中國是一個制作大國。開辦廣播節目2436套、電視節目3199套、數字付費頻道 179套;全國有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機構3343家、持有電視劇長期制作許可證的機構132家、電影制作機構200多家; 2008年生產電視劇近1.45萬集,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年生產電影故事片406部,是世界上第三大電影大國;年生產動畫電視突破13萬分鐘,產量連續創下歷史新高。 (三)中國是一個增長大國。廣播影視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1982年,全國廣電系統總收入8.8億元,且基本屬于財政撥款。到2008年底,全國廣播電視總收入1583億元。電影也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2008年全年電影綜合效益達84.33億元,其中國內電影票房超過43億元。全國銀幕數從5年前的1000塊一躍突破4000塊,發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統計數字表明,從 1982年到2008年的27年來,廣播影視年均增長率超過20%,遠高于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正日益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2、中國廣播影視體制改革,如國有影視制作單位、出版單位等轉企改制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是否意味著中國媒體產業的進一步市場化? 答:中國廣播影視事業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產業發展也實現了快速增長。下一步,將繼續以市場為主導,以提高內容產品競爭力為核心的發展體制,轉換體制、創新機制、面向市場、壯大實力,大力發展廣播影視產業。 一是培育市場主體,推進國有影視企業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資。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現代產權制度的要求,積極推動經營性的國有影視制作單位、出版單位等轉企改制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使之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市場主體。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轉企改制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我們還充分利用股票等資本市場,擴大投融資渠道,大力推進符合條件的廣播影視企業上市融資,全國廣電系統已有7家企業成功上市。同時,深化電影院線改革,進一步鞏固主流院線市場,積極開發二級院線市場和農村放映市場,大力開發電視播映、音像放映和網絡新媒體傳播市場,加快形成多層次的電影市場體系。 二是降低門檻,支持鼓勵民營企業進入廣電產業。近年來中國廣播影視民營企業也越來越活躍。 2005年4月國務院頒發了《國務院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專門對非公有資本進入廣播影視領域作出明確規定。目前在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的創作生產領域,民營資本投資投產的比重正在迅速增加,涌現出了一批頗具影響與規模的民營影視企業,如北京英氏影視藝術公司、海潤影視制作公司、新畫面影業公司、保利華億傳媒、三辰卡通企業集團、光線傳媒公司等,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影視產業發展的一支具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力量。廣電總局適時地對這些非國有影視制作機構直接進行業務管理,同時制定政策鼓勵海外影視劇制作機構與中國影視機構進一步加強項目合作。 三是加快重大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充分發揮產業園區和基地的帶動和輻射作用。目前有提供影視劇制作服務、提供節目制作服務、提供高科技后期制作服務這幾種類型的產業園區和基地,作為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孵化器和引擎,在帶動形成產業集群,對廣播影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3、制播分離是中國影視產業當前改革的重要舉措,能否詳細解釋說明一下該項改革的具體情況? 答:制播分離改革主要是為了提高電臺、電視臺的節目質量,降低節目成本,豐富節目內容,轉換運營機制,增強發展活力,調動社會力量制作節目,改變各臺自制自播節目的模式。目前改革的重點是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部分省級、副省級電臺電視臺。制播分離改革主要在電臺電視臺的影視劇、影視動畫、體育、科技、娛樂等節目欄目進行。 制播分離改革的形式多樣。可以采取委托制作、聯合制作、社會招標采購等形式,引入市場機制,也可以按照“先臺內、后社會”的辦法,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組建面向市場的影視劇等節目制作公司。上述推進電臺電視臺經營性的節目制作單位和部門轉企改制也是一種形式。電臺電視臺所屬節目制作公司除向本臺提供節目外,還可以積極面向其它電臺電視臺,面向網絡、音像、移動等多媒體市場,面向海外市場開展節目營銷。電臺電視臺所屬節目制作公司可積極吸納社會資本,但電臺電視臺必須確保重大事項決策權、資產配置控制權、節目的終審權和播出權、主要領導干部任免權。條件成熟的節目制作公司經批準可上市融資。積極鼓勵節目制作公司聯合、兼并、重組,實現規模化、跨區域發展。 深化電臺電視臺內部管理改革是制播分離改革的一個重點。我們正積極推進節目考核和播出機制的改革,重點是建立健全科學的節目評估體系,建立面向多主體、多渠道的節目訂購采購、擇優播出機制,打造優質播出平臺。積極深化勞動、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學的激勵、約束和競爭機制。同時積極探索建立電臺電視臺內部事業產業、宣傳經營業務分開運行、分類管理、統籌協調、整體發展的管理運營體制。 制播分離改革涉及一系列復雜、敏感的問題,必須嚴格按政策辦事、按規矩辦事。在制播分離改革過程中,要切實加強節目管理,嚴格執行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和節目播出的各項管理制度。要切實加強頻道頻率管理,嚴禁頻道頻率公司化、企業化,嚴禁將頻道頻率變相出租、轉讓或承包。要切實加強人員管理,嚴格執行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持證上崗制度,嚴禁編播人員與經營人員混崗。 4、數字化是當前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全球性的技術趨勢,中國廣播影視產業的數字化發展主要有哪幾方面? 答:中國目前的廣播影視數字化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電臺電視臺數字化程度普遍提高。廣播電視的數字化由節目制作和播出環節數字化起步。目前中國中央和省級、計劃單列市電臺電視臺的總體數字化率達到90%以上,地級市電臺電視臺數字化率平均超過50%,逐步實現了制作數字化、播出自動化,基本完成了數字化過渡。 二是有線電視數字化步伐加快。從2003年開始,廣電總局先后在全國53個城市和地區開展有線數字電視試點。2006年,有線電視數字化由部分城市試點向全國大中城市全面推開,朝著大容量、數字化、雙向互動和區域聯網等方向發展。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29個城市進行了數字化整體轉化,其中106個城市已經完成了數字化整體轉化,有線數字電視用戶超過5000萬戶。 三是地面數字電視穩步推進。到2008年,地面數字電視已在北京等8個城市開通標清頻道和高清頻道。2009年開始,廣電總局計劃在全國直轄市、省會市、計劃單列市及部分地級市共100個城市開通地面數字電視,實現標清電視與模擬電視同步播出,在直轄市、省會市和計劃單列市還將同時播出高清電視節目。北京、上海、廣東等部分省市利用地面數字電視技術開展了車載移動數字電視業務;中央電視臺采用互聯網專網方式在全國近30個城市開展了公交車載電視業務。 四是衛星廣播電視數字化積極推進。2008年6月9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直播衛星“中星9號”。根據我國政策,直播衛星主要用于“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以從根本上解決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盲區聽廣播看電視難的問題。 五是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02年廣電總局開始組織移動多媒體廣播 (CMMB)相關技術研究。2007年7月,北京地區CMMB系統測試成功。目前,中國自主創新的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CMMB)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完成了技術研發、標準體系建立、設備產業化、服務奧運、規模試驗、運營體系建立等工作,初步走出了一條以自主創新、民族工業為支撐的產業化發展之路。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產業鏈已形成規模,有多家企業生產出了CMMB芯片,100多家企業生產出了200多種CMMB終端。2008年6月,全國37個主要城市開播 CMMB信號,8月成功服務于北京奧運會。截至2009年2月,全國157個地市級城市已開通CMMB信號,計劃在今年底開通全部336個地市級城市。 六是網絡視頻新媒體發展加快。央視網、國際在線、中國廣播網等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網站達320余家,國內收視用戶超過2億,同時輻射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海電視臺等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在哈爾濱、上海等試點城市設立了IP電視集成播出平臺,用戶規模達百萬級;超過200萬手機用戶正在體驗通過移動通信網絡提供的手機電視服務。 七是電影數字化取得重大進展。20世紀末開始數字電影的研究開發,我國首次建立電影數字制作基地——華龍電影數字制作公司,由此展開電影數字化制作。2005年完成52部數字電影,2006年完成110部,2007年完成197部,2008年完成260部,為城市數字影院建設和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工程提供了內容支持。同時,廣電總局還建立了高、中、低檔不同層次的數字電影技術標準體系;成立了電影數字節目服務監管平臺;制定并頒布了《電影院星級的劃分與評定》標準,建成了數字電影示范院線和農村數字電影流動放映體系。目前全國投入影院市場運營的 2K數字放映設備超過800套,建立流動數字院線179條,流動數字放映點24734個,衛星接收站58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