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專訪公安部警務督察局副局長王志剛
——公安部:網上在逃人員數量下降84%
——從77個國家和地區共抓獲和勸返重大在逃人員900多人
2011年歷時203天全國公安機關網上追逃專項督察“清網行動”結束后,網上在逃人員的總量下降了84% ,公安部警務督察局副局長王志剛在接受中國日報獨家專訪時說。
據王副局長介紹,“清網行動”前全國網上在逃人員的數量較多。為積極回應“大走訪”開門評警中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治安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2011年5月26日,公安部黨委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了網上追逃專項督察“清網行動”。
據公安部數據統計,截止2011年12月15日,歷時203的“清網行動”,共抓獲公安部A級在逃人員16人、B級通緝令在逃人員174人、公安部督捕在逃人員201人,涉嫌故意殺人在逃人員1.2萬人,潛逃10年以上在逃人員2.3萬人,從77個國家和地區共抓獲和勸返重大在逃人員900多人,一大批長年負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落入法網,有力地伸張了社會正義,捍衛了法律尊嚴,維護了社會大局穩定。
如:公安部A級通緝令通緝的特大毒梟于浩,非法吸收公眾存款40億元潛逃加拿大的王寶連,結伙襲警搶槍潛逃13年還參演了30多部電視劇的吉思光,18年前制造“北京—莫斯科國際列車系列搶劫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之一宗立勇,17年前在青海可可西里槍殺“環保衛士”索南達杰的韓牙哈羊等一大批重大網上在逃人員相繼落入法網。3100多起因犯罪嫌疑人長期在逃而得不到解決的信訪積案被徹底清理。
“ 許多網上在逃人員逃亡時間較長,涉嫌嚴重暴力犯罪,如:故意殺人、爆炸、綁架、劫持,販賣和走私毒品,以及綁架婦女兒童等,這嚴重威脅著社會治安穩定,影響百姓和諧生活,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憎恨,”他說,并補充道,警方會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莊嚴承諾,堅持“有逃必抓、除惡務盡”的原則,全力以赴地繼續緝捕網上在逃人員。
據王副局長說,前些年,面對著國內大量的流動人口,如,外出務工流和學生流,我國的社會管理機制還不是很完善,加之警方在利用信息化技術偵查和追逃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這都客觀上造成了網上在逃人員數量的增加。
“ 一旦作案后,犯罪分子的第一反應就是往往逃跑,而目前四通八達的交通軌道設施建設,如高鐵、飛機、火車等也給犯罪嫌疑人逃跑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他們會嘗盡各種方式去洗清自己本來的身份,如辦理假身份證件、通過整形手術改變容貌,甚至通過變性手術改變自己的性別,都是為了躲避警方的追捕。”
同時,王副局長說,我們國家的社會管理機制還不是很健全,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環節, 這也為犯罪分子提供了相當大的躲藏空間。“很多地方公安機關的戶籍管理部門和街道居委會很難對本地大量外來流動人口進行全部排查、未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尤其對雜亂的出租房屋和城鄉結合部地區的管理,這個問題顯得更為突出。”據王副局長介紹,“清網行動”期間,各地公安機關主動創新技戰法,將信息化作為追逃的主要方式,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