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1月2日言論版文章:卡扎菲父子身亡標志著統治利比亞42年的卡扎菲政權徹底覆亡,利比亞戰爭至此告一段落,國內外關注利比亞的焦點進一步轉向經濟重建,中國經濟界更不例外。畢竟,2010年中國與利比亞貿易額65.7605億美元,2009年在利比亞新簽工程承包合同金額58.3992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9.1251億美元,當年年末在利比亞直接投資存量4269萬美元,戰前在利比亞承包的大型項目一共有50個,涉及合同金額188億美元。這樣一個市場,在中國貨物貿易出口和工程承包中所占比重雖然不是很大,但仍然不可忽視。對利比亞市場開發應采取何種策略,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利比亞社會秩序恢復的前景。
在貨物服務貿易、工程承包和直接投資這三種對利比亞經貿往來形式中,貨物服務貿易風險最小,對利比亞社會秩序的要求也最低;工程承包風險次之,對利比亞社會秩序的要求較高;直接投資風險最高,對利比亞社會秩序的要求最高。
假如利比亞能夠較快建立穩固有權威的新政府,在利比亞全境樹立秩序,而且奉行開放的外交和經濟政策,那么,我國產業界就可以采取貨物貿易、工程承包齊頭并進的策略,可以盡快投入較大力量爭取獲得新的工程合同,甚至開展直接投資,爭取獲得在卡扎菲時代從未贏得過的油氣資源開發項目。假如利比亞相當時間內無法建立穩固有權威的新政府,社會秩序混亂,那么,我們就應當集中力量開發貨物服務貿易,不宜急于爭奪新的工程合同或直接投資項目,以免竹籃打水一場空。
那么,利比亞能夠迅速建立穩固有權威的新政府并在全國確立秩序嗎?根據種種跡象判斷,我們對此不可樂觀。
為什么?首先是因為利比亞過渡委實力不濟,這一弱點在其軍隊戰斗力上面就暴露無遺。假如沒有北約干預,卡扎菲早已撲滅反對派起事。更有甚者,即使在卡扎菲敗逃蘇爾特和拜尼沃利德一隅之地后,過渡委武裝挾壓倒優勢進攻蘇爾特、拜尼沃利德,仍然進展緩慢,傷亡重大,最后還要靠北約轟炸摧毀突圍車隊才能俘虜卡扎菲。僅憑上面幾點來看,過渡委的武裝能力實在無法應對維持秩序的挑戰。
其次,利比亞過渡委武裝紀律極度渙散,因此很有可能成為動亂之源,而不是維持秩序的工具。
第三,全國和解看來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內戰造成的社會敵對關系將長期存在,卡扎菲殘部及相關群體有可能會開展持久游擊戰。
第四,過渡委內部派系林立,卡扎菲之死將使其本來就相當激烈的內斗進一步上升成為主要矛盾,多半還需要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內斗,政局才能塵埃落地。在此之前,不穩定的政府無法開展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和直接投資項目開發,即使勉力制定計劃,完成招標,競標結果也很可能因政局變更而推翻。
第五,即使過渡委內部權力斗爭最終塵埃落地,形成了有權威的領導核心,政局穩定下來,新政權也未必會奉行開放的外交和經濟政策,甚至未必能夠保持世俗政權性質。在10月23日的利比亞解放慶典上,利比亞過渡委主席賈利勒宣布恢復伊斯蘭教法,廢除卡扎菲世俗政權時期制定的一切有違伊斯蘭教法的法規,包括禁止一夫多妻制的法律,已經足以讓我們看到該國有從世俗政權全面倒退的危險。
在這種情況下,利比亞政局有較大可能繼續動蕩,無法制定和落實大型工程建設和新油氣田開發項目,近期內除了催收利比亞欠付的工程款、完成未完工工程、維護已完工工程和保持關注其經濟重建進程之外,我們不宜在這兩個領域投入過多力量參與競爭,暫不要在那里投入太多實物資本。某些歐美企業過于急切地進入上述領域競爭大項目,盡管他們可能一時貌似有所收獲,也完全有可能在政局風云變幻中輸個精光,我國企業需要沉住氣。
但利比亞國內制造業基礎薄弱,對進口貨物需求須臾不可或缺,本來就很少的國內生產又在戰亂中遭受重創,這個出口市場我們不能放過,但暫時要避免賒銷方式。至于從利比亞的進口,原油是大宗,而且利比亞算不上中國重要石油進口量來源,在中國歷年進口石油來源中最多僅占百分之二三,利比亞政局無論如何變動也影響不了我國石油供給量,而且在初級產品牛市走向終結的背景下,沒有哪個思維正常的石油輸出國會放棄中國這個增長最快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事實上,利比亞戰亂之后第一船出口石油就是賣給了中國。今年前8個月中國與利比亞貨物貿易21.6373億美元,同比下降51.4%;其中對利比亞出口4.7902億美元,同比下降67.2%;進口16.8471億美元,同比下降43.6%。希望對利比亞貨物貿易出口盡快扭轉頹勢,恢復增長。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cndy/2011-11/02/content_14019662.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梅新育 編輯 鄧睿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