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0月25日評論版頭條文章:2011年前三季度,面對動蕩的全球經濟形勢,中國吸引利用外資仍然達到了較高水平,主要呈現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吸引利用FDI規模恢復到危機前水平,但增速放緩。
2011年前9個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866.79億美元,同比增長16.6%,9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90.45億美元,同比僅增長7.88%。雖然1至9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水平與2008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吸引外資已恢復到金融危機前水平,但在美國經濟持續不景氣和歐債危機影響下,9月外商直接投資增幅已明顯放緩。未來在全球經濟持續動蕩背景下,FDI的波動幅度將可能增大。
二是FDI結構調整與改善成效顯著。
1至9月,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399.65億美元,同比增長僅為1.6%;顯示發達國家在努力推動再制造業化的背景下,外商產業轉移明顯放緩。而我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401.92億美元,同比增長32.1%。制造業吸收外資所占比重為47.6%,同比下降7個百分點;服務業占全國吸收外資總量的比重達到45%,同比上升5.3個百分點。服務業利用外資比重達到歷史較高水平的主要原因:第一,“十二五”規劃對服務業發展的大力支持在服務業領域為外資創造了新熱點;第二,投資環境繼續改善和服務外包發展的相關政策均為外商投資服務外包企業不斷提供機遇;第三,中國在大量吸收制造業FDI基礎上,服務業市場的潛在機遇使得其成為外資投資的重點領域;第四,中國制造業引資成本競爭優勢相對減弱,用工成本增加,而一些周邊國家,如越南、泰國投資環境的改善以及當地勞動力成本的優勢,對外資吸引力逐漸增強。
三是中國中西部地區對外資吸引力逐漸增強。
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增速繼續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至9月,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56.57億美元,同比增長48.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2.22個百分點。隨著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投資環境的進一步完善,以及西部消費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的區域布局繼續優化。在東部地區要素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中西部地區表現出明顯的綜合成本優勢。同時,大量低端勞動力從東部向中西部回流,中西部經濟社會的發展也在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提升了當地的要素稟賦,這些因素也促進了中西部地區承接制造業產業轉移以及發展相應的生產性服務業。特別是以中西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載體深入推進東中西部之間的產業轉移,勢必對外資投資的區域格局產生聯動效應。
四是不同國家對華投資有增有減。
亞洲國家對華投資增加迅猛表明亞洲經濟融合速度在繼續加快,港澳臺、日、菲、泰、馬、新、印尼、韓等十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大陸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增長23.66%。前三季日本對華投資大幅增長近60%;日本對華經濟依賴程度加深、災后供應鏈重新布局推動了日本加快對華產業轉移步伐或在原有產能基礎上增加投資。歐美等國對華投資下降。歐盟27國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41.84億美元,同比下降1.8%;歐洲債務危機引發的資金流動性緊缺是造成歐洲對華投資下降趨勢的直接原因。美國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下降9.88%,主要由于美國失業率高企、收入增幅較小、房屋貶值及信貸緊縮影響其對華投資能力。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opinion/2011-10/25/content_13966781.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系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 張建平\季劍軍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