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23日言論版文章:英國政府習慣了為他國的“顏色革命”出謀劃策,一旦自己家門口出了亂子,反倒笨手笨腳。英國政府也習慣了以各種方式描繪社交網站的革命性角色,一旦自己家網上充斥謠言和仇恨,反倒無所適從了。
8月6日至10日,倫敦等多座英國城市街頭陷入混亂。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及一干官員立刻把矛頭指向黑莓,并考慮關閉黑莓。但英國真是陷入了“黑莓”革命嗎?
英國貧富差距大,民間怨聲載道,社會流動性偏低,社會網絡化程度高,階層間張力自然在社交網絡尋找釋放機會。一貫多疑好斗的英國媒體,面對國外由網絡引發的暴亂,往往歡呼雀躍,竭盡火上澆油之能事,但當同行們紛紛明哲保身,小報記者成為過街老鼠時,只能驚恐地觀望著眼前的亂象,也算是自食其果一回。
言論自由不是絕對的,言論自由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電影院里,搞惡作劇,喊上一嗓子:“著火了”,或者蓄意發表惡意中傷的言論,都不屬于受到法律保護的言論自由。但不可否認的是,言論自由很難界定,即使在很多標榜言論自由的國家,言論自由其實都還是禁忌話題。
顯然,有些社會比其他社會更“健談”,但每個社會都有自己的“言論禁區”。世界上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有棘手的歷史問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即使在一些相對自由的國家,任何對于已經“蓋棺定論”歷史事件的質疑和爭辯都會帶來牢獄之災。
古代人通過敲鼓和烽煙傳遞信號,現代人借助手機短信和傳播信息。其間,人們發明了各種方式遠距離傳遞信息,有驚人迅捷的快馬傳書和聯邦快遞;有慢得不能再慢的瓶中信和美國郵政。
電力的發展為信息插上了翅膀,幾乎可以現瞬間傳遞,從電報、電話、電視到傳真機,再到連接互聯網的電腦、蘋果和黑莓。
許多新的移動技術都可算作偉大的發明,但它們終歸只是工具,人,天生會犯錯,作為使用者,工具能夠實現的結果也就有了好壞之辨、善惡之分。科技進步速度遠遠超過人類的接受程度。莎士比亞關于傲慢、權力和不公的句句戲語,穿越歷史,在當下一語成讖。
信息交換開始于,也終止于人。社交網站加速散播信息。在這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息技術被套上“革命”光環并不奇怪,因為人類好像一下從溫情、含蓄、深刻的書寫時代被推進新奇、粗野、冷漠和暴動的虛擬空間。
社交網站的支持者往往強調其積極方面,竭力弱化消極影響。據說,美國總統奧巴馬玩黑莓上癮,安保人員一再建議他戒除,他也不從。還有比傳播這種小故事更好的廣告行為嗎?當然技術支持者們絕口不提毒販們對黑莓的依賴,販毒者甚至稱其為“成癮黑莓”,以表達黑莓技術對販毒活動的重要性。
英國街頭的打砸搶燒事件很多是針對通訊用品店的。英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受監控程度最高的國家,人均監控攝像頭數量列世界第一。英國廣播公司或許是世界媒體圈中最主要的獨裁者,它禁止愛爾蘭民族主義者發聲,與英國政府密切協作。自由與控制,一線之間,全由它自己標榜。
盡管“艦隊街”推崇言論自由(也推崇電話竊聽),但這次它們對國內暴亂的報道也是慎之又慎,害怕給本已復雜的種族問題火上澆油。但當中國和其他國家為了阻止暴力,試圖弱化有關種族沖突的新聞時,如2008年西藏“3·14”事件,其他西方媒體則大罵中國政府對媒體進行“審查”。
現在,英國政客們要求對網絡采取更嚴格的政策和監控,這是對不安定因素“零容忍”行動的一部分。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短信和網上言論被捕(黑莓因為與英國警方合作屢被黑客攻擊),這些因言獲罪的取證過程由英國軍情五處和英國政府通訊總部全權負責。
手機和網絡可以傳遞真相,也可以散播謠言。技術本身是中立的,不帶有謂價值判斷,只不過留下一串難以抹掉的電碼訊號。
谷歌和臉譜網站大量積累和分析用戶的上網記錄及偏好,換回數十億美元的廣告收益。網上留下的任何痕跡都成會成為定罪的線索和證據。還是那個被冠以“革命”之名的技術,現在卻成為“反革命”提供了最佳的監控機會,這是對技術褻瀆,還是對人本身的諷刺呢?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cndy/2011-08/23/content_13167749.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為康奈爾大學東亞研究項目訪問學者 Philip J. Cunningham 編輯 裴培)